古诗 | 寄生草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叶宪祖 |
释义 | 寄生草原文古用三冬足。 今开万卷馀。 论多闻记得起轲贤注。 有神思搜得出湘灵句。 负奇才撰得就阿房赋。 可怜教妾若为容。 这是文章自古无凭据小生。 诗词问答问:寄生草的作者是谁?答:叶宪祖 注释1. 出处:六十种曲 鸾鎞记 第十二出 参考注释三冬冬季。三个冬天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鹤《溪居叟》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汉书·东方朔传》 多闻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记得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神思(1) 精神;心绪 神思恍惚 (2) 神志 神思昏迷,不省人事 (3) 思维;想象 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 得出(1) 获得;达到 他得出这个结论是多次考虑的结果 (2) 算出 计算了这道题得出答案为46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 湘水 之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洪兴祖 补注:“此 湘灵 乃 湘水 之神,非 湘夫人 也。”一说,为 舜 妃,即 湘夫人 。《后汉书·马融传》:“ 湘灵 下, 汉女 游。” 李贤 注:“ 湘灵 , 舜 妃,溺於 湘水 ,为 湘夫人 。” 鲁迅 《湘灵歌》:“ 湘灵 妆成照 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 奇才杰出的才能 阿房指 阿房宫 。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 秦 阿房 之造天,而不知 京洛 之有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宋 康与之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词:“ 阿房 废址 汉 荒丘,孤兔又羣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 项羽 之烧 阿房 ,赤眉之烧 长安 , 董卓 之烧 河阳 ,火延三月不止,民为之尽。” 梵语。地狱中鬼卒名。《唐诗纪事》卷六六引 唐 郑愚 《大沩灵祐师铭》:“牛阿房,鬼王通。专觑捕,见西东。”参见“ 阿旁 ”。 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若为(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自古(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宋 刘一止 《清平乐》词:“相望 吴 楚 ,远信无凭据,欲借春风吹泪去,化作愁云恨雨。”亦作“ 无凭准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九出:“你休得逞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小生(1) 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 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3) 年轻人,后辈 崔氏二小生。——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