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小子只自夜来风气又作腫连颐颔热发心脾无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至 |
释义 | 原文忽厌菱花太皎如,黳髯新白十茎余。主恩空在丹心感,动籍终无一字书。 出塞鼓旗犹转战,近胡桑柘颇稀疏。 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 诗词问答问:《小子只自夜来风气又作腫连颐颔热发心脾无以》的作者是谁?答:李至 参考注释菱花(1).菱的花。 南朝 梁 简文帝 《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 郁达夫 《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 (2).指菱花形的花纹。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顰。” 前蜀 韦庄 《捣练篇》:“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綬带鸳鸯簇。” (3).指菱花镜。亦泛指镜。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并堕菱花前。” 明 唐寅 《二郎神》曲:“整云鬟,对菱花,教人怕见愁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参见“ 菱花镜 ”。 黳髯黑色的胡须。 前蜀 贯休 《塞上曲》:“一握黳髯一握丝,须知只为平戎术。” 丹心(1) 忠诚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诚”、“丹慊”、“丹恳”、“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字书谓短札。 唐 包佶 《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雨散三年别,风传一字书。” 宋 陈与义 《邓州西斋书事》诗之三:“易求 苏子 六国印,难得 河桥 一字书。” 出塞远出边塞 鼓旗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管子·轻重乙》:“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而 莱 人大遁。”《史记·封禅书》:“祠 蚩尤 ,衅鼓旗。”《宋史·礼志二四》:“分骑士数千为左右翼,节以鼓旗。” 转战辗转循回作战 转战南北 桑柘(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稀疏宽松;不稠密 一片稀疏的树木 何因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天骄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瀚海(1) 同“翰海” 瀚,瀚海,北海。——《广韵》 瀚海阑干百丈冰。——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蒙古大沙漠的古称 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陶翰《出萧关怀古》 诗文赏析【原题】: 小子只自夜来风气又作腫连颐颔热发心脾无以豁其烦襟秆自乐於酣咏旋书在纸不觉成篇又获五章皆依前韵达诚而已何足为诗而惜经苦心忍作弃物入门遽绝既缘知己之获伸束手终降尚心疲兵而再战三思无取一笑有余昔汉室大将军有长揖之客今我朝大丞相有属和之生皆一时之美也不亦可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