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锦溪坦上人出示浩然斋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洪 |
释义 | 锦溪坦上人出示浩然斋诗原文一室才方丈,容安亦晏然。雨花飞燕几,缪篆散沉烟。 软语欣投芥,安心不离禅。 老夫惭凿齿,谈麈对弥天。 诗词问答问:锦溪坦上人出示浩然斋诗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参考注释才方(1).甫,始。 宋 范仲淹 《奏议尹洙转官》:“迁在鈐辖 安后 之上,才方半年,若就徐待制,又迁在部署 狄青 之上。” (2).副词。刚才。《秦并六国平话》卷下:“才方来到, 始皇 勑问:‘ 湘君 何神?’” (3).副词。方才,方始。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本日交昏入库府,直至起解时才方取。”《元典章·户部四·嫁娶》:“理合断付先夫。却缘 杨福一娘 与 陈千十二 成亲已及十年, 陆千五 并不曾争告到官。直至 大德 元年正月日内於路迎见 杨福一娘 ,将本妇夺去,才方陈告。” 犹方才。 宋 朱熹 《苦雨诗》:“仰诉天公雨太多,纔方欲住又滂沱。”《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不得骑马入酒肆》:“或看探亲知人等直至打禁鐘时后,纔方回站。” 明 孟称舜 《死里逃生》第三出:“纔方黑窣里见个人慌忙从那边跑去。” 晏然(1).安宁;安定。《庄子·山木》:“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唐 王昌龄 《风凉原上作》诗:“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严复 《原强》:“四海晏然,视邦国之颠危,犹 秦 越 之肥瘠。” (2).安适;安闲。《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樊英﹞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 茅盾 《一个女性》四:“她学会了怎样在可憎的人前晏然谈笑。” (3).晴朗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雨花(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迺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飞燕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 * 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缪篆六体书之一,用以摹刻印章。也称摹印篆。《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 颜师古 注:“繆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 清 桂馥 将 汉 魏 印文统称为“缪篆”,并类编其文为《缪篆分韵》。 软语(1) (2) 体贴温柔委婉的话 温情软语 (3) 音调柔和的语言 安心(1) 放心 工作没干完他不安心 (2) 心情安定 安心工作 不离(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老夫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凿齿(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2).比喻 * 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谈麈(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麈尾。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每来促谈麈,风生庭竹枝。” 史容 注:“鹿之大者曰麈,羣鹿随之,视麈尾所转,故谈者挥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将帅随谈麈,风云指义旗。” (2).指清谈。 宋 陈造 《夜宿商卿家》诗:“更喜良宵共谈麈,几烦亲手剪灯花。” 元 袁桷 《尚尊赐张上卿薛玄卿赋诗次韵》之二:“静夜屡陪谈麈乐,灯摇寒烬目摇光。” 明 笑花主人 《<今古奇观>序》:“即 空观主人 壶矢代兴,爰有《拍案惊奇》两刻,颇费搜获,足供谈麈。” 弥天满天;漫天 弥天大祸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