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热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热原文中秋前后夕,微雨送轻凉。 将谓侵寻冷,晚田虑或妨。 切切不恝怀,宁止行旅庆。 迩日当驻宿,过午每宜旸。 农喜颖穗实,马免炎暍伤。 两全信艰致,慰矣心转惶。 诗词问答问: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五 参考注释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前后(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轻凉轻松凉爽。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昭王 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 侵寻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晚田指秋季作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此后便就一点雨也不下,直旱到六月二十以后方才下了雨,哄得人都种上了晚田。” 切切(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忧伤貌 心切切而内圮 (3) 深切 切切为恨 (4) 恳挚 待我心切切 (5) 务必;必须——多用于书信 切切不可忘记 (6) 用在布告、条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诫 切切此布 (7) 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嘈嘈切切错杂弹。 宁止(1).安乐。止,无实义。《诗·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2).安处。 汉 蔡邕 《让高阳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犹且踧踖,无心寧止,况臣无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谓所当止。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行旅远行的人;往来的旅客 远近开通行旅,士农工商照旧生业。——《石点头》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迩日近日;近来。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二:“且邇日世途风波,百千其状。”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续》:“虽邇日工价合计尚欠三千餘金,自当妥为办理。” 驻宿驻扎歇宿。 徐珂 《清稗类钞·兵刑·御营》:“御营之前,扈从诸臣不得驻宿。”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沉思和凝视》:“先前,那些穿军衣的男女青年驻宿在那里,变成一个异常热闹的地方,早晚都是一片歌声。” 过午中午以后 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炎暍盛暑。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时属炎暍,热病有加。” 两全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两全其美 两全的办法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