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初雪(十月十四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初雪(十月十四日)原文小雪节方过,今朝雪应时。 细珠才错落,大片遂威蕤。 瓦素一寸积,土膏四指滋。 惜欣志无定,初泽纪应诗。 诗词问答问:初雪(十月十四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四 2. 十月十四日 参考注释小雪(1) 中国农历中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22日或23日 (2) 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应时(1) 合于时令的 应时小菜 (2) 立时;立刻;马上 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错落交错地排列 苍松翠柏错落其间 大片(1) 延伸的大平面或广阔区域(如陆地或水域) 布满湖泊的大片林地 (2) 悬浮的或活动着的一大块(如火、闪电、雨或雾) 一大片雾从海上滚滚而来 威蕤(1).华丽貌。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下靡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繆绕玉绥。”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琅。” 明 王雅宜 《初夏题情》套曲:“花愁酒债何时了偿,经几度饭废茶荒。威蕤懒傅 何郎 粉,寂寞羞添 贾女 香。” 清 吴锡麒 《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只见伞盖威蕤,楼阁嵯峨。” (2).繁盛貌。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威蕤,盛貌。” (3).草名。即玉竹。又称威香、萎蕤、地节。根茎可食,又作药用。旧时被称为瑞草。《宋书·符瑞志下》:“威蕤,王者礼备则生於殿前。” 宋 曾慥 《类说·香谱》:“威香,一名威蕤,王者礼备则生於殿前。又曰:王者爱人命则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 一寸(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土膏(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园杂兴》诗:“水活土膏动,风微花气深。”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2).肥沃的土地。《汉书·东方朔传》:“故 酆 镐 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縹。” (3).鸦片。《清史稿·德宗纪二》:“命 柯逢时 管理八省土膏统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其餘如钱粮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开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