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山荪亭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寄 |
释义 | 山荪亭原文已为山外客,来登山荪亭。 荪树六七株,根附石上生。 虺蛇蟠数百,须动欲轩腾。 树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 突立看峰色,筋骨何棱棱。 细叶正吐绿,油油光檐楹。 思欲亭上醉,从此解尘缨。 诗词问答问:山荪亭的作者是谁?答:李寄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一部 2. 荪树大小共七株,云希夷先生手植。离奇光怪,通身无皮,瘦瘤重叠。其根生石上,绝无寸土。如百数虺蛇,蟠结者然。时方生一片绿云,荫覆亭上,尤为可爱。 参考注释为山喻建立功业。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参见“ 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 外客指关系较疏远的客人 登山徒步爬山;体育运动的一种 它的计划包括几次登山 蛇蟠(1).蛇盘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蛇蟠向王,鹊巢背太岁。” (2).像蛇盘曲貌。 宋 薛士隆 《大榕赋》:“蜿蜒虯纷,蛇蟠鹿奔。” 宋 陆游 《秋思》诗之一:“屏掩数峰临峭絶,蛇蟠一径入幽深。” (3).军阵名。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除戎》:“只须臾,好把蛇蟠联虎翼,休将鹅鸛混鱼丽。” 轩腾飞腾。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 宋 曾巩 《苦热》诗:“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似这般忒自由,没拘束,猛轩腾。” 希夷(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突立耸立。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巨大的建筑已经毁坏了,可是那危耸的高墙突立在月光之中,凛然表现着一种不屈服的气概。” 井频 《跋涉者的问候》:“透过灰色的大气,可看见 戈壁滩 的老北边,孤独地突立着一架石头大山,叫做 贺黎山 。” 筋骨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 锻炼筋骨 棱棱(1) 形容严寒 棱棱霜气 (2) 威严的样子 目光棱棱 (3) 形容瘦削 瘦骨棱棱的老马 细叶细尖叶(如禾草或谷类的叶) 吐绿呈现翠绿色。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丝条垂珠,丹荣吐緑。”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高閤翔云,丹巖吐緑。” 油光形容特别光滑亮泽 油光锃亮 檐楹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簷楹。”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尘缨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