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社肉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社肉原文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饥鸦集街树,老巫立庙门。 虽无牲牢盛,古礼亦略存。 醉归怀余肉,沾遗偏诸孙。 诗词问答问:社肉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周 代本用甲日, 汉 至 唐 各代不同。 唐 张籍 《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宋 王安石 《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唐 宋 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輟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二社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社日用甲》。 燔炙(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 (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薛综 注:“燔炙,谓炙肉也。”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浓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街树见“ 街道树 ”。 庙门(1).宗庙、寺庙的门。《书·顾命》:“诸侯出庙门俟。”《荀子·哀公》:“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2).特指殡宫的门。《礼记·丧服小记》:“无事不辟庙门,哭皆於其次。” 孔颖达 疏:“庙门,殯宫门也。” 牲牢犹牲畜。《诗·小雅·瓠叶序》:“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 郑玄 笺:“牛羊豕为牲,繫养者曰牢。”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繫,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金 元好问 《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文靖》:“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 古礼古时的礼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 夏 、 殷 、 周 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復也。臣愿颇采古礼与 秦 仪杂就之。” 明 张居正 《陈六书疏》:“臣考之古礼及我祖宗故事,俱有大閲之礼。”《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闻古礼‘殮而成服,既葬而除’。”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 归怀向往归附。《后汉书·刘恺传》:“﹝ 愷 ﹞处约思纯,进退有度,百僚景式,海内归怀。” 晋 刘琨 《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余肉(1).剩馀的肉。《晋书·郭舒传》:“乡人盗食 舒 牛,事觉,来谢。 舒 曰:‘卿飢,所以食牛耳,餘肉可共啖之。’” (2).《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餘肉”指祀社神后的肉。 唐 刘言史 《嘉兴社日》诗:“消渴天涯寄病身, 临卭 知我是何人。今年社日分餘肉,不值 陈平 又不均。” (3).《汉书·霍去病传》:“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齎数十乘,既还,重车餘弃粱肉,而士有飢者。”后用为典实。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 霍去病 ,良将军也,餘肉而士有飢色。” 遗偏遗漏和偏侧。谓未遍及。 宋 曾巩 《辛亥三月十五日》诗:“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 诸孙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