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蔡烓主簿诗卷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题蔡烓主簿诗卷原文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谁编宗派应添谱,要续传灯不记名。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 诗词问答问:题蔡烓主簿诗卷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参考注释四人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律体律诗的体裁。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 沉约 辈又分别四声,创为蜂腰、鹤膝诸説而律体始备。”参见“ 律诗 ”。 通天(1) 形容极大或极高 罪恶通天 (2) 比喻能同最高层人物取得联系 通天派 下话犹言传话。 崔八娃 《一把酒壶》:“ 郑大头 给别人下话说:谁借给粮,他对不起谁。” 头行(1).头颈。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半片席斜铺在地下,两块砖掇在头行。” (2).指事情的开始部分。《水浒传》第一一四回:“看官只牢记关目头行,便知衷曲奥妙。” (3).见“ 头行人 ”。 宗派(1) 文艺、学术、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派别 (2) 宗教的支派 传灯亦作“ 传鐙 ”。1.佛家指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故称。 唐 崔顥 《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传鐙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五代 李中 《贻毘陵正勤禅院奉长老》诗:“愿作传灯者,忘言学浄名。”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杜 诗云:‘毫髮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最为诗家传灯衣鉢。” (2).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脚后的长明灯。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 赵 曰:‘此长明灯也,借传灯言之。’”《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 阎君 ,拘都鬼,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旛。”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见传灯之欲灭,感大宅之先坏。” 记名写上姓名,表明权利或责任的所在 记名支票 放子被放逐的人。《楚辞·九章·悲回风》:“孤子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朱熹 集注:“放,弃逐也。” 一头(1) 径直地;没有偏向地 (2) 头向前投入水中 一头扎进水里 (3) 一个头的高度 他比我高一头 (4) 一端 扁担的一头挑着篮子,另一头挂着水罐 (5) 突然;一下子 刚进门,一头碰见了他 (6) 一块;一伙 他们是一头来的 避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 子犯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初, 楚子 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宋 刘克庄 《题蔡炷主簿诗卷》诗:“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声过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因为那个 夕佳轩主 总是不冷不热,避军三舍,实在令人恼火。”亦省作“ 避三舍 ”。 宋 王十朋 《除馆职谢宰相启》:“某性资愚钝,术业空踈,避三舍於广场,屡闻笔砚;终一星於太学,始脱虀盐。” 元 姚燧 《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诗:“定将餘有易所无,莫畏先声避三舍。” 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作者(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攻苦(1).犹刻苦。谓过艰苦的生活。 唐 韩偓 《即目》诗之二:“攻苦惯来无不可,寸心如水但澄鲜。” (2).指刻苦攻读。 清 陈际泰 《甲戌登第后家报》:“ 威 逸 二儿,可勉励攻苦。”《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兰儿 自送殯回来,虽不上学,闻得日夜攻苦。” 信人(1).诚实的人。《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乃赐 德明 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使弔问也。”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西游记》第九一回:“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 七步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