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少年游(十之四·林钟商)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柳永 |
释义 | 少年游(十之四·林钟商)原文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诗词问答问:少年游(十之四·林钟商)的作者是谁?答:柳永 参考注释世间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尤物(1) 珍贵的物品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二八年》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特别漂亮的女人 投甘言而引尤物,贵丽色而作生涯。——《包公案》 意中人原指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晋· 陶潜《示周祖谢三郎》 轻细(1).细微,细小。《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盖轻细微眇之渐,必生乖忤之患,不可不慎。” 晋 王嘉 《拾遗记·虞舜》:“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名曰‘珠尘’。” 杨朔 《潼关之夜》:“谈话愉快地进行着,没有人留心到渐渐逼近的轻细的脚步声。” (2).谓浅而细密。《晋书·舆服志》:“惠者蟪也,其冠文轻细如蝉翼,故名惠文。” (3).指薄而细致。 杨朔 《木绵花》:“轻细的縠纱已经披上士女高贵的躯体。” (4).轻暖细软。 唐 无名氏 《玉泉子》:“虽名姬爱子,服无轻细。” (5).轻柔苗条。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 (6).便宜细小之物。如米、豆、枣、栗等。 宋 陶穀 《清异录·回汤武库》:“腊日家宴,作腊,四方用种种轻细,不拘名品,治之,如大豆加以汤液滋味。” 腰身(1) 腰部的粗细 (2) 指上衣腰部的尺寸 香帏芳香艳丽的帏帐。 唐 王昌龄 《青楼怨》诗:“香幃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发妆化妆。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四:“香幃睡起,发妆酒釅,红脸杏花春。” 红脸(1) 脸变红,指发怒、害羞等 这小姑娘见了生人就红脸 (2) 发怒 我们俩从来不红脸 (3) 京剧中扮演英雄或忠臣的人物 齐纨(1). 齐 地出产的白细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列子·周穆王》:“衣 阿 锡,曳 齐 紈。” 张湛 注:“ 齐 ,名紈所出也。”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赍辟邪子锦白褊等启》:“鲜洁 齐 紈,声高 赵 縠。” 唐 张籍 《酬朱庆馀》诗:“ 齐 紈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刘大白 《秋扇》诗:“只为你娇躯弱体,不幸满身皎洁被 齐 纨。” (2).借指团扇。 清 陈维崧 《桃源忆故人·秋日晒扇见故人王湛斯画柳赋此志感》词:“别来往事消沉,只有齐紈在手。”《红楼梦》第二三回:“水亭处处齐紈动,帘捲朱楼罢晚妆。”参见“ 齐紈素 ”。 朱唇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六:“动朱脣,发清商。”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四:“娇多爱把齐紈扇,和笑掩朱脣。” 元 徐琬 《沉醉东风·赠歌者 * 》曲之一:“金凤小斜簪髻云,注樱桃一点朱唇。”《宦海》第四回:“这位名士……生得白面朱唇,剑眉星眼。” 心性性情 温柔温顺体贴 性情温柔 品流品类;流别。 唐 郑谷 《鹧鸪》诗:“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书名(《云仙散録》)虽诞,所记率儁事雅谭,於朝廷政事、人士品流,一无干预。”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二:“正气共知归 洛 蜀 ,品流独惜混 淄 澠 。” 详雅(1).安详温雅。详,通“ 祥 ”。《晋书·王衍传》:“ 衍 字 夷甫 ,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唐 权德舆 《送刘秀才登科后侍从赴东京觐省序》:“ 彭城 刘禹锡 实首是科,始予见其丱已习诗书,佩觹韘,恭敬详雅,异乎其伦。”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 九石 举止详雅,是一儒者。” (2).周详雅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故为记之体,贵其説事详雅,不为苟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唐书》:“予尝论《新唐书》不及《旧书》,盖矜奇字句,全失本色。又制詔等文词,率皆削去,虽谓事增於前,辞省於旧,远逊《旧书》之详雅矣。” 不称(1).不相称;不相副。《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郑玄 笺:“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记·文帝本纪》:“﹝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 孝文皇帝 庙为昭德之舞。” 晋 陆机 《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浅薄,不称将军任使,岂敢推辞。”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二:“十载画 瀟湘 ,不称 瀟湘 月。” (2).不胜任;不称职。《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括 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汉书·宣帝纪》:“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金史·章宗纪四》:“近制以镇静而知大体为称职,苛细而闇於大体为不称。” (1).不显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 (2).不称道。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云梦 以为高……窃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风尘(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