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礼乐·其一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吴当 |
释义 | 礼乐·其一原文束帛难招鲁两生,奉常绵蕞乱纵横。 满朝将相轻年少,治道难因礼乐行。 诗词问答问:礼乐·其一的作者是谁?答:吴当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参考注释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易·贲》:“束帛戔戔。”《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汉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 贾公彦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穷巷……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寳。”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 鲁两生见“ 鲁二生 ”。 奉常(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绵蕞亦作“ 绵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叔孙通 欲为 汉高祖 创立朝仪,使征 鲁 诸生三十馀人, 叔孙通 “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餘人为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绵蕞”或“绵蕝”。《旧唐书·杜鸿渐传》:“ 鸿渐 素习帝王陈布之仪,君臣朝见之礼,遂採摭旧仪,绵蕝其事。”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太常礼院,用歷代之礼,或不谨於典法,随时绵蕝,纲纪寖坏,制度日隳。” 沉砺 《感怀》诗之七:“ 叔孙 绵蕝曾何补, 优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经营创建。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二和丙寅生日》词:“草堂緜蕝,百年栖託於此。”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海内志士,颇跂息辐集,谓庶有瘳,既为言者所阻,绵蕝未定,遽以輟散。”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洸洸乎,洋洋乎,为诸生之蓍龟,作后来之绵蕝。” 纵横(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将相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轻年青年;年轻。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幼壮重寸阴,衰暮及轻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重新留神一看,原来是一个絶色的轻年女子。” 治道(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