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廿三日观迎祀纛仪仗后宴集黄信卿启芳亭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何进修 |
释义 | 原文都护楼头阵势连,依稀犹似出师年。 旌旗昼闪三城地,景物情看九月天。 萸菊香浮凭槛外,雁鸿声断把杯前。 启芳亭畔重回首,片片飞花落舞筵。 诗词问答问:《廿三日观迎祀纛仪仗后宴集黄信卿启芳亭》的作者是谁?答:何进修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参考注释都护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楼头(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阵势(1) 作战的阵容部署 用策略取得有利的阵势 (2) 情势;场面 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出师(1) 完成从师学艺 (2) 率兵征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旌旗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景物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九月(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凭槛靠着栏杆。 唐 白居易 《江楼偶宴赠同座》诗:“ 南埔 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盃迟。”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 雁鸿指音讯,书信。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雁鸿怕不到家乡。”参见“ 雁足书 ”。 把杯拿着酒杯。 元 虞集 《题南野亭》诗:“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鶯囀把杯听。”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飞花(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 舞筵舞蹈时铺地用的席子或地毯。《旧唐书·西戎传·波斯国》:“自 开元 十年至 天宝 六载,凡十遣使来朝,并献方物。四月,遣使献玛瑙牀。九年四月,献火毛绣舞筵、长毛绣舞筵、无孔真珠。”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鷰蹴飞花落舞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籍中有 吴宜 者, 王 之所狎也。一日,三司燕集,大合乐於公厅。 吴 方舞遍, 实之 被酒,直造舞筵,携之径去,旁若无人。” 宋 张先 《菊花新》词:“常恐舞筵空,轻化作、彩云飞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