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憨山上人渡海邀余说法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弘诲 |
释义 | 憨山上人渡海邀余说法原文杯渡南溟似祖磨,当年发愿意如何。 黄龙世远禅机寂,白马经留佛法多。 振锡琼花移宝树,浣衣孝水接恒河。 人天此会良非偶,祇苑谁传證道歌。 诗词问答问:憨山上人渡海邀余说法的作者是谁?答:王弘诲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参考注释杯渡晋 宋 时僧人,不知姓名。传说其常乘木杯渡水,故以 杯渡 为名。事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杯渡》。后因以称僧人出行。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明 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记》:“后世所谓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 南溟见“ 南冥 ”。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愿意(1) 心里想要 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事情总是要发生的 (2) 倾向于 你愿意叫它是什么就叫它什么,而法官则说这是谋杀 (3) 希望(发生某种情况) 他们愿意派你去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黄龙(1).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秦昭襄王 时有一 * ,常从羣虎数游 秦 、 蜀 、 巴 、 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 ,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4).星座名。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6).舰船名。《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长枪。 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龙城 。 唐 沉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 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9).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 。 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宋史·岳飞传》:“ 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 ,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 ,未饮 黄龙 一杯酒。”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 (10). 端溪 砚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 ,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11).借指 黄河 。 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 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12).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文汇报》1983.12.6:“ 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禅机佛家禅宗所传播的机要秘诀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红楼梦》 白马(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佛法(1) 佛教的教义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振锡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琼花(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宝树(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净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吴筠 《思还淳赋》:“宝树琼轩,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谈悉。”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 迦陵频迦 鼓着翅膀,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 (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 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 谢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浣衣亦作“澣衣”。1.洗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萱草浣衣》:“ 郑源 令婢 萱草 浣衣, 萱草 輒云:‘郎君尘土太多,令人手皮俱脱。’”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高湝》:“有妇人临 汾水 浣衣。”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吴某》:“忽见隔河有一妇,临流浣衣,状类己妻。” (2).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 郑玄 注:“澣衣濯冠,俭不务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容止》:“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 恒河印度北部大河。全长2506公里。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中较长的阿勒格嫩达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楠达德维山以北约48公里处;另一主源帕吉勒提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麓的根戈德里冰穴。两河汇合后称恒河,在赫尔德瓦尔进入平原。注入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十分平坦,从德里到孟加拉湾长约1600公里,高差只有210米。平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达3亿 人天(1).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三》:“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演説无所畏,我礼胜丈夫。”《魏书·释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梦得题答李侍郎诗因戏和之》:“看题锦绣报琼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经,行善者得人天果报。” (2).人间与天上。《晋书·陆云传》:“ 帝尧 昭焕而道协人天, 西伯 质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横的自然观和纵的道义感要构成一个新的金钥开发人天的哑谜。” (3).指粮食。民以食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民作人,故称“人天”。《旧唐书·音乐志三》:“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古今攸赖,是曰人天。”参见“ 民天 ”。 非偶(1).《左传·桓公六年》:“ 齐侯 欲以 文姜 妻 郑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后因用“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 德文 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赋》:“势异丝萝,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谋,失身非偶。” (2).无可匹敌,不能比拟。 唐 薛能 《牡丹》诗之二:“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 祇苑即祇园。 南朝 梁元帝 《僧正》诗:“舒金起祇苑,开筵慕肃成。” 明 张居正 《方广寺宴坐次念庵先生韵并致仰怀》:“听法过祇苑,皈心礼大悲。”参见“ 祇园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