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念奴娇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卢炳 |
释义 | 念奴娇原文晚天清楚,扫太虚纤翳,凉生江曲。四顾青冥天地阔,惟有残霞孤骛。 山气凝蓝,汀烟引素,竦竦浮群木。 白苹风定,波澄万顷寒玉。 时有一叶渔舟,收纶垂钓,来往何幽独。 短发萧萧襟袖冷,便觉都无袢褥。 曳杖归来,夜深人悄,月照鳞鳞屋。 藤床一枕,迥然清梦无俗。 诗词问答问:念奴娇的作者是谁?答:卢炳 参考注释天清天气清朗。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唐 韩愈 《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 太虚(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纤翳(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江曲江水曲折处。《宋书·谢晦传》:“齐轻舟於江曲,殄鋭敌其皆湮。” 唐 李涉 《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清 方朝 《碧落洞》诗:“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 四顾向四面环视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青冥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惟有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残霞残馀的晚霞。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诗:“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销。” 宋 沉与求 《石壁寺山房即事》诗之二:“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明 王贵一 《李三十六拙隐草堂》诗:“春柳移阴入,残霞带雨来。”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山气(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竦竦(1).高耸貌。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瑟瑟凉海风,竦竦寒山木。”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 (2).耸动貌;颤抖貌。 宋 梅尧臣 《送郭功甫还青山》诗:“来何迟迟去何勇,羸马寒童肩竦竦。” 刘半农 《饿》诗:“他真饿了!--饿得他的呼吸,也不平均了;饿得他全身的筋肉,竦竦的发抖!” 苹风掠过苹草之风;微风。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桂月先秋冷,苹风向晚清。” 宋 宋祁 《集江渎池》诗:“苹风如有意,盈衽借浮凉。” 清 纳兰性德 《秋夜》诗:“苹风凉晕初絃月,草露秋归满院虫。” 万顷(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寒玉(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吴 歈 越 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霽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一叶(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渔舟渔船 垂钓钓鱼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来往(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幽独(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短发(1).稀少的头发。指老年。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随肩趋刻漏,短髮寄簪缨。”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宛新彬 等注:“短髮,稀髮。” (2).短头发。 (3).断发。剪短头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短髮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 周祖谟 校释:“短髮者,即断髮也,与文身为对文。”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襟袖(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怀。 南朝 宋 谢惠连 《白羽扇赞》:“挥之襟袖,以御炎热。” 唐 杜牧 《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宋 辛弃疾 《感皇恩·滁州寿范倅》词:“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 (2).犹领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羣籍。” 都无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深人(1).有见识、有才学的人。《孔丛子·抗志》:“不撞不发,如大鐘然,天下之深人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正惟作诗之多,则其中甘苦曲折无不经歷,所谓深人无浅语也。” (2).深沉内向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鳞鳞(1) 形容多得像鱼鳞 高手鳞鳞 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2) 形容云层、波纹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波光鳞鳞 一枕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迥然(1) 离得很远 (2) 差得很远 迥然不同 (3) 高远的样子 迥然耸立。——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清梦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