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初春太液池泛舟·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初春太液池泛舟·其二原文乍见轻黄上柳丝,春来几度棹移时。 绘之诗句浑如画,回雁高飞太液池。 诗词问答问:初春太液池泛舟·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一 参考注释见轻(1).被看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才非匹而委仗之者见轻。” 明 何景明 《何子·处与》:“在疏则恩当而见重,在戚则分当而见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知难》:“ 刘知几 负絶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 (2).看得出有所减轻。如:病情见轻。 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移时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 祐 越坛共小史 雍丘 、 黄真 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五代 王周 《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詔入,语必移时。” 诗句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如画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高飞(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太液(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