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绍兴丁已二月三十日同晏元老冯应礼罗君瑞游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何麒 |
释义 | 原文丁令梅仙梁市客,穿云随我上虚无。携持赖有竹都尉,偃蹇更逢松大夫。 山积五仓窥石□,霞拖九芒觅丹炉。 圣泉闻说经汤旱,中有龙蟠不用雩。 诗词问答问:《绍兴丁已二月三十日同晏元老冯应礼罗君瑞游》的作者是谁?答:何麒 参考注释丁令(1).同“ 丁零 ”。《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 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 ,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 丁零 ”、“ 丁灵 ”。 (2).“ 丁令威 ”的省称。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3).指鹤。 宋 李纲 《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 丁令威 ”。 梅仙指 汉 梅福 。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 梅仙 已误身。” 宋 赵磻老 《水调歌头·和平湖》词:“ 梅仙 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参见“ 梅福 ”。 虚无(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携持亦作“携持”。携带;扶持。《后汉书·陈蕃传论》:“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纵心事外,疎畧常节,每畜女妓,携持游肆也。”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 都尉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偃蹇(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山积(1).堆积如山。极言其多。《后汉书·崔駰传》:“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王鍔 累任大镇,财货山积。”《明史·吴时来传》:“筐篚苞苴,辐輳山积,犹无饜足。” (2).山峦重迭。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山积 陵阳 阻,溪流 春穀 泉。” 五仓五脏神。《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姦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飢。” 九芒光芒四射。亦指四射的光芒。《史记·天官书》:“填星,其色黄,九芒。” 唐 王颜 《京兆府献三足白乌赋》:“足应乾之三数,目耀日之九芒。” 前蜀 杜光庭 《谢批答表》:“纶垂五色,出仙禁以昭彰;日焕九芒,向芝田而照烛。” 丹炉炼丹的炉灶。 唐 王绩 《游北山赋》:“拭丹炉而调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宋 陆游 《寄邛州宋道人》诗:“西望 临邛 一慨然,青松偃尽丹炉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间须是丹炉,怕有触犯,悔之无及。” 圣泉(1).泉名。 孔子泉 的别称。在今 四川省 巫山县 东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巫溪 ﹞水又南屈逕 巫县 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 圣泉 ,谓之 孔子泉 ,其水飞清石穴,洁竝高泉, * 溪水。” (2).泉名。在今 四川省 中江县 东南。 唐 骆宾王 《圣泉诗》序:“ 玄武山 有 圣泉 焉,浸淫歷数百千年,垂巖泌涌,接磴分流,下瞰 长江 。” 闻说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龙蟠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诗文赏析【原题】: 绍兴丁已二月三十日同晏元老冯应礼罗君瑞游多山访飞仙遗迹以两诗书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