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分水龙王庙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分水龙王庙原文清汶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 横川舛注势非迕,济运分流惠莫穷。 人力本因天地力,河功诚擅古今功。 由来大巧原无巧,穿凿宁知禹德崇。 诗词问答问:题分水龙王庙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 2. 人皆知分水为白衣老人之力而不知实天地自然结局势于此众不能识老人特能识之耳非但此也上古圣人教耒耜作舟楫何一非因天地自然之功用哉 参考注释滔滔(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大东极东;东方较远之国。《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遂荒大东。” 郑玄 笺:“大东,极东。”《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清 惠周惕 《诗说》下:“小东、大东,言东国之远近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我朝 文皇帝 时, * 知大东有圣人出,遣使万里相朝贺。”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横川数字三的隐语。“三”字,横则为川。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市语》:“不若吾乡市语有文理也:一为旦底,二为断工,三为横川,四为侧目。” 济运渡水运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清张瑄》:“ 朱清 、 张瑄 以隶卒之贱,受 世祖 知遇,以海艘济运,及夫末际,岁运至四百万之多。” 分流(1) 分开流动;分散流动 上海市区的马路无论纵向或横向,条线多,间距小,完全有条件实行人车分流… (2) 洪汛期将一部分水流注入另一河流或海洋 人力(1) 可动用的劳动力;可动员的人员 人力资源 (2) 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爱惜人力物力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穿凿(1) 凿通;凿穿 (2)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孔子称述而不作,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轻侮道术。——《后汉书·徐防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