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宋版聂从义三礼图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宋版聂从义三礼图原文尚忠尚质尚乎文,三代因之政以分。 何必衣冠定相袭,要知和敬有尊闻。 观图可识关雎意,抚册犹欣旧茧芬。 汲黯谠言对汉武,怀哉那复更云云。 诗词问答问:题宋版聂从义三礼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五 参考注释三代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衣冠(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相袭(1).因循;先后沿袭。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圣帝明王,累起相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元 陈栎 《勤有堂随笔》:“世俗相袭称 朱子 为 文公先生 ,繆甚。”《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世衰俗敝,淫风相袭。 齐公 乱妹, 新臺 娶媳。” (2).相连;重迭。 晋 潘岳 《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倚策眺两湖,波光涣相袭。” 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和敬和顺恭敬。《礼记·乐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北齐书·文襄元后传》:“容德兼美,曲尽和敬。”《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对嬪嬙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关雎(1).《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历来对这首诗有不同理解。《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康王 晚期,《关雎》作讽。”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1)借指贤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既无关雎之德,而有 吕 霍 之风。” 唐 张说 《祈国公碑》:“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2)借指夫妇。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着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3)借指淑女。《玉娇梨》第十九回:“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 朱 陈 之好。”(4)借指正统的诗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率尔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可耻。此《关雎》所以不作,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 (2).鸟名。鱼鹰。 宋 王銍 《默记》卷中:“﹝ 李公弼 ﹞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一说,非鸟名。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关雎》:“按,‘关关’,和声;‘雎鳩’,王雎。《诗序》总撮句内二字以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为关雎也。” 言对(1).晤面交谈;应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纲琳二法师书》:“无由言对,执笔长怀。”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宗居士书》:“未缘言对,聊以代面。”《南史·蔡兴宗传》:“ 兴宗 奇其言对,命释缚。” (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 长卿 《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 汉武汉武帝 刘彻 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鲁迅 《坟·看镜有感》:“ 汉武 通 大宛 、 安息 。” 云云如此,这样 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鸟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明· 魏禧《大铁椎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