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挽庐陵萧先生·其二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汝玉 |
释义 | 挽庐陵萧先生·其二原文出处恒师古,忧伤每感今。 展禽将比迹,贾谊本同心。 江右仪刑在,天南岁月深。 有经传令子,身没胜籯金。 诗词问答问:挽庐陵萧先生·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师古效法古代。《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 説 攸闻。”《宋书·礼志一》:“师古而不适用, 王莽 所以身灭。”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清 钱谦益 《河南归德府知府高锵授中宪大夫制》:“学多师古,志在济时。” 忧伤忧愁哀伤 内心忧伤 比迹亦作“比蹟”。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齐踪 虞妃 ,比跡 任姒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盖欲比跡 尧 舜 ,袭其高名者乎?” 宋 曾巩 《相制二》:“朕观前代君臣之际,圣贤相与之盛,慨然忻慕,愿比迹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昭代綦隆,鉅儒辈出,诸所撰造,比迹 黄 虞 。”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此后有志之女,若能努力,何患不能比迹于西人。” 见“ 比跡 ”。 同心(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江右江西省的别称,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江西以此得名 仪刑(1) 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2)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 典范,典型 天南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宋 杨万里 《潮阳海岸望海》诗:“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岁月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经传(1) 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2) 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不见经传 令子犹言佳儿,贤郎。多用于称美他人之子。《南史·任昉传》:“﹝ 任昉 ﹞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献上杜七兄仆射》诗:“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徵君为同知 张君 令子,论世知大体,因书其大要而归之。” 籯金亦作“籝金”。1.一籯之金。古人常用籯存放贵重金银财宝,故亦用以喻指财富。《后汉书·西域传论》:“先驯则赏嬴金而赐龟綬,后服则繫头顙而衅北闕。”《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论》:“ 汉 世登士,閭党为先,崇本务学,不尚浮诡,然后可以俯拾青组,顾蔑籯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宋 曾巩 《送韩廷评》诗:“进道由来轻拱璧,传经知不羡籝金。” (2).《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后以“籯金”指儒经。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词人亹亹,若 陈厚庆 陈泛 ……俱以梦笔之词,籝金之学,半生随计,没齿衔寃。”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偓》:“ 凝 ( 和凝 )平生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弟》、《疑狱》、《香奩》、《籯金》六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