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洪 |
释义 |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原文绝艺当如郢匠斤,家鸡野鹜漫分群。山阴妙法羲传献,江左名声薄继欣。 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斯言举似秦谿后,三折君须子细分。 诗词问答问: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参考注释绝艺绝技,极高超的技艺 郢匠斤同“ 郢匠挥斤 ”。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脱略 磻溪 钓,操持 郢 匠斤。” 仇兆鳌 注:“ 磻溪 ,言遇合之迟。 郢 匠,言锋鋩之利。” 家鸡野鹜见“ 家鸡野雉 ”。 山阴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妙法(1) 巧妙的办法或权宜之计 一种特别的妙法使他父亲的房子有了电灯而不用花钱 (2) 佛教指义理深远的佛法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名声名誉;公众的评价:名声大噪|二爷的名声不大好听呢。墨猪见“ 墨猪 ”。 亦作“ 墨猪 ”。1.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 《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唐 韦续 《书诀墨薮》:“ 王逸少 云……‘字有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宋 李洪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佩笔二十年,画字苦不了。墨猪负躑躅,欹雅乱潦草。” (2).墨画的猪。 徐悲鸿 《题<墨猪图>》诗:“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笔髓指书法精髓。 宋 李洪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丰筋谓书法有骨力。《宣和书谱·顾绍孙》:“杰然追古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 元常 曰:‘多力丰筋者圣。’识者见之,当知非阿好也。” 举似奉告。 金 段成己 《题蒲城董公龙窝图》诗:“探怀出新图,一语烦举似。” 明 袁宏道 《与王伯穀书》:“ 吴越 佳山水,登览略尽。恨不能一一举似。” 三折指三折笔。 唐太宗 《笔法诀》:“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圆法》:“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参见“ 三折笔 ”。 (1).多次受挫。《史记·魏世家》:“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唐 张说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 清 龚自珍 《知归子赞》:“於斯时也,猝焉而与其向者灵异智慧之心遇,遇而不逝,乃决定其心,盖三累三折之势,知有佛矣。” (2).指路途多次转折。 南朝 梁 沉约 《白马篇》:“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3).指三折肱。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百胜虑无敌,三折乃良医。” 宋 张耒 《赠无咎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医肱待三折,剑铁要百炼。” 须子(1).胡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浦 ﹞走近前去,看韦驮殿西边凳上坐著三四个人,头戴大氊帽,身穿绸绢衣服,左手拿着马鞭子,右手捻著鬚子,脚下尖头粉底皂靴蹺得高高的坐在那里。” (2).动植物体上长得像须的东西。如:白薯须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