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飞骑桥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育
释义

飞骑桥原文

魏人野战如鹰扬,吴人水战如龙骧。
气吞魏五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旁。
霸主身当万夫敌,麾下禽皇无羽翼。
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
马奔津桥桥半撤,汹汹有声如地裂。
蛟怒横飞秋水空,鹗惊径度秋云缺。
奋迅金羁汗沾臆,济主艰难天借力。
艰难始是报主时,平日主君须爱惜。

诗词问答

问:飞骑桥的作者是谁?答:李育
问:飞骑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育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野

懂礼义的人和愚昧无知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置之虚室,人野何辨?” 唐 王勃 《山亭兴序》:“ 嵇叔夜 之龙章凤姿,混同人野。”

鹰扬

(1).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2).武事的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3).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4).古代武官名号。《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吴人

见“ 吴儿 ”。

水战

指在水上进行的战斗

龙骧

(1).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

(2).骏马。 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 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 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 ,遣龙驤将军 王濬 、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 ,名茂 龙驤 。”

(4).指画家 顾恺之 。 唐 温庭筠 《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 曾益 等注:“《画苑》:‘ 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

(6).指大船。 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清 赵翼 《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参阅《晋书·王濬传》。

气吞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吴王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霸主

(1) 中国春秋时代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的诸侯

(2)

(3) 权力、级别或势力方面的至高无上

拿破仑曾是欧洲霸主

(4) 在某一地区或领域称霸的人或集团

海上霸主

万夫

万人;万民;众人。《书·咸有一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晋 陆机 《拟古·东城一何高》诗:“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麾下

即部下

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八百余人。——《史记·项羽本纪》

急呼麾下驱出斩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敬辞,称将帅

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张紘传》

羽翼

(1) 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途穷

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战苦身攒鏃,途穷血裹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连街头也不再是扰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穷道尽。”

事变

(1) 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 军事性事件

七七事变

(2) 泛指事物的变化;世事的变迁

研究周围事变的联系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响导。——《改造我们的学习》

短兵

(1).刀剑等短武器。《管子·参患》:“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实。”《史记·匈奴列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夜叉﹞衣豹皮褌,携短兵,直入室来。”《红楼梦》第一一一回:“那些贼见是一人,越发不理论了,便用短兵抵住。”

(2).持短兵器的士兵。《商君书·境内》:“五百主,短兵五十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杀 折兰王 。” 清 赵翼 《题阎典史祠》诗:“铁骑平明满街市,短兵巷战血尺深。”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间不容息

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津桥

(1).桥梁。《史记·天官书》“旁一星,曰王良” 唐 张守节 正义:“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客星守之,津桥不通。” 唐 李绅 《移九江》诗:“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

(2).指 洛水 上的 天津桥 。

汹汹

(1) 因争论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汹汹。——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水腾涌的样子

(3) 骚乱不宁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

(4) 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地裂

(1).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 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 西湖 溢。”

(2).土地的裂缝。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横飞

四处飞溅

碧血横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径度

径直渡过。《楚辞·远游》:“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洪兴祖 补注:“径,直也。”《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王逸 注:“度,一作渡。” 晋 潘岳 《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灵臺杰其高峙。”

奋迅

(1).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 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 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3).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金羁

亦作“ 金覊 ”。1.金饰的马络头。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五代 牛峤 《柳枝》词:“金羈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明 何景明 《七述》:“控以宝铰,缠以金覊。”

(2).借指马。 唐 李白 《秋日鲁郡尧祠宴别》诗:“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羈。” 宋 梅尧臣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自跃金覊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 清 魏允枚 《苏幙遮·同香岩晓发平原》词:“缓控金羈,满路霜华滑。”

沾臆

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 刘基 《关山月》诗:“夜深 羗 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词:“任他仙释,算换了年光,也应沾臆。”

艰难

艰苦困难

历艰难险巇。——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借力

借用其力。《韩非子·五蠹》:“故羣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讎之忠,而借力於国也。”《史记·伍子胥列传》:“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把 任原 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

报主

(1).报答皇上。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怀恩欲报主,投佩向 北燕 。” 唐 杜甫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诗:“捨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2).指报答主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在你老人家可算得忠心报主咧。”

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主君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爱惜

重视而不糟蹋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