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甘肃总督吴达善奏报得雨诗以志慰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甘肃屡灾后,穷黎念在兹。 赈恤尽人力,宁如渥泽绥。 冬雪虽稍沾,尚赖春雨时。 手擘奏书囊,报雨喜可知。 高者润数寸,下者或一犁。 谷种胥得播,方伯宁我欺。 西望为额庆,昊苍优贶垂。 武成冀有秋,天意昭可思。 敢或稍骄矜,惟益勖敬寅。 诗词问答问:《甘肃总督吴达善奏报得雨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 参考注释甘肃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穷黎贫苦百姓。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满眼尽穷黎,奚忍多用一夫,悮他举家生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嗟尔穷黎,苦工可悲。” 赈恤赈济抚恤 振恤遗孤 尽人人人;所有的人。 宋 王禹偁 《五福先后论》:“夫贫富夭寿,人之定数,天之常道,尽人不能易之。”《花月痕》第四六回:“民生颠沛,国帑空虚,尽人能言其实,尽人不敢言其所以然之故。” 管桦 《井台上》:“﹝担水的人﹞唧唧喳喳咬着耳朵,谈些尽人皆知的秘密。” 渥泽指恩惠。《后汉书·邓骘传》:“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并统列位,光昭当世。”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云滂洋,雨汪濊,澡渥泽,除瑕纇。”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一:“仰渥泽之再叨,詔糈逾格;顾微长之莫效,食粟多慙。” 春雨(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奏书(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可知见“ 可知道 ”。 或一某一;某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如果给与一个暗示,说是倘不讴歌,便将更加虐待,那么,即使加以或一程度的虐待,也还可以使人们来讴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 方伯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额庆见“ 额手称庆 ”。 昊苍苍天。《文选·班固<答宾戏>》:“不覩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 李善 注引 项岱 曰:“昊、苍,皆天名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小孽乖躔次,中兴繫昊苍。”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盖以为他日付託之本,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祚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风雷寒暑遵时令,动植飞潜凛昊苍。” 武成谓军事上的胜利。《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蔡沉 集传:“燔柴祭天,望祀山川,以告武功之成。”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伏惟 大晋 ,应天顺民,武成止戈。”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上将亲御袞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 有秋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天意(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骄矜骄傲自负。《韩非子·难一》:“使小臣有智能而遁 桓公 ,是隠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 桓公 ,是诬也,宜戮。”《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沉育 《谒董江都祠墓》诗:“一代师儒崇道义,诸王子弟敛骄矜。”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并不骄矜地,而是谦逊地注视着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