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无著对文殊话颂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丽天和尚 |
释义 | 无著对文殊话颂原文清凉感现圣伽蓝,亲对文殊接话谈。 言下不通好消息,回头祇见翠山岩。 诗词问答问:无著对文殊话颂的作者是谁?答:丽天和尚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2. 同前 参考注释清凉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伽蓝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 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英烈传》 文殊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话谈说,言谈。《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陈恳诚於本朝之上,行话谈於公卿之门。” 刘良 注:“话,善言也。”《北史·李庶传》:“凡所话谈,每多会旨。” 言下(1).说话的时候。 唐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变化生言下, 蓬 瀛 落眼前。”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 阮 曰:‘ 琴 大不情。’ 琴 含泪曰:‘人若有情,妾身胡为流落至此?’言下泪簌簌不止。” (2).一言之下;顿时。《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 信 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 元 德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却説 安太太 见 何玉凤 经 张金凤 一片良言,言下大悟……知他‘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不通(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好消息有利的、感兴趣的、关心的、激动人心的信息 传播好消息 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山岩亦作“ 山嵓 ”。险峻的高山。《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汉 郑玄 笺:“言昔日未居位,在晨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夏月恆在山巖深穴中为守备。”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嵓,可使云雾鬱起。”今本嵓作“巖”。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孤军七昼夜,战败在山巖。”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