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减字木兰花(痴)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沈瀛 |
释义 | 减字木兰花(痴)原文心如皎止。何必佯痴藏暗喜。 聋不听风。 要得人情内外通。 半醨半酒。 痴黠恺之真短寿。 莫折随何。 宁可书痴胜彼多。 诗词问答问:减字木兰花(痴)的作者是谁?答:沈瀛 参考注释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暗喜暗中高兴。《水浒传》第四四回:“ 戴宗 、 杨林 看 裴宣 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两个相见暗喜,准定目下成事。” 许地山 《三博士》:“ 何小姐 心里暗喜,喜得是她的情人在 美国 用很短的时间,能够考上那么难的博士。” 不听(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侯 不听左右, 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 (2).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 (3).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 郑玄 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 孔颖达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 要得(1) 〈方〉∶好(表示赞美或同意) 这个办法要得 (2) 用以表示惊讶,并常用以对突发事件或高速事物表示赞赏;也用于表达热情奔放和愉快之情 人情(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内外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莫折复姓。 北魏 有 莫折天生 。《通志·氏族五》:“ 莫折氏 ,本 西羌 ,世居 渭州 襄武县 。” 宁可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书痴读书成癖的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