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无逸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无逸斋原文全篇曾是屡书屏,两字名斋括政经。 忆昔挥毫垂训典,即今退食每延停。 七呜呼实致忠告,四迪哲应缅懿型。 法远莫先勤法近,还殷来许慎聪听。 诗词问答问:无逸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五 2. 无逸一篇乃勤政要旨常手书揭屏扆间以资随地观省 参考注释全篇指整篇作品。 唐 李山甫 《禅林寺作寄刘书记》诗:“ 天竺 老师留一句, 曹溪 行者答全篇。”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政经政治的常法。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杜预 注:“经,常也。” 唐 元稹 《柏耆授尚书兵部员外郎制》:“朕闻亟迁则彝伦斁,滞赏则劳臣怠,兼用两者,谓之政经。” 宋 苏舜钦 《论五事》:“如此则不敢公然作过,以紊政经。” 挥毫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训典(1).王者教导民众的法则。《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2).指先王典制之书。后泛指奉为典则的书籍。《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教之防利。” 杜预 注:“训典,先王之书。” 杨伯峻 注:“《楚语上》‘教之训典,使知族类’,又下‘又有左史 倚相 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晋语八》‘缉训典’,训典盖典章制度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树训典以示民极,审褒贬以彰劝沮。”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且中外羣圣,咸载训典,虽教有殊门,而理无异趣。” 唐 权德舆 《秘书郎壁记》:“然则先王之法志,官师之训典,九流百代,如贯珠然。” 明 徐渭 《治冢》诗之二:“ 子舆 垂训典,壑腐惨蚋蝇。” 即今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退食(1).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 朱熹 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 唐 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亦云劳,退食有好怀。” (3).归隐;退休。《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 、 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唐 方干 《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先生遣决谈笑间,退食归来奉慈母。” (4).食量减退;不进食。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5).见“ 退鱼 ”。 呜呼(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实致犹实际。 宋 程琳 《子奇赋》:“虽惊大言,恐微实致。”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月受日光》:“究其实致,则是日光所及,有全有不全,而月质本无圆缺也。” 忠告(1) 诚恳地劝告 忠告他们避免鲁莽行动 (2) 也指忠告的话 不听忠告 迪哲亦作“ 迪喆 ”。蹈智。谓蹈行圣明之道。《书·无逸》:“ 周公 曰:‘呜呼!自 殷 王 中宗 、及 高宗 、及 祖甲 、及我 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 孔 传:“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临下。” 孔颖达 疏:“此四人者皆蹈明智之道以临下民。”《文选·班固<典引>》:“故先命 玄圣 ,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賛扬迪喆,备哉粲烂,真神明之式也。” 蔡邕 注:“言 仲尼 之作,亦显助祖宗,扬明其蹈喆之德。”《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叡迪哲,何负于殊论哉!” 宋 苏轼 《苏颂刑部尚书制》:“盗贼多有,狱市纷然。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 明 方孝孺 《杜士贤赞》:“维圣迪哲,察於人言。” 来许后进;后辈。《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毛 传:“许,进。” 马瑞辰 通释:“‘昭兹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诗五章皆首尾相承,此特易字以协下韵,哉与兹声同。来,犹后也。后,犹嗣也。来许,犹云后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药王庙》:“今虽莫详其处,尚有存图,以示来许。” 聪听(1).明于听取;明于辨察。《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苍蝇红紫,曰:‘明视’;问 郑 卫 之似,曰;‘聪听。’” 唐 张说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敏识聪听,探微镜理。” 章炳麟 《<新方言>序》:“诸州国殊言詰詘者,虽未尽憭,儻得模略,足以聪听知原,后生不可待也。” (2).特指君主的听闻。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而当时主眷之隆,已駸駸以重臣相待。盖 闽 中作令之政声,早达聪听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