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下第寄知己
朝代 唐代
作者 曹邺
释义

下第寄知己原文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
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
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
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
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
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
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
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
中庭广寂寥,但见薇与蕨。
无虑数尺躯,委作泉下骨。
唯愁揽清镜,不见昨日发。
愿怜闺中女,晚嫁唯守节。
勿惜四座言,女巧难自说。

诗词问答

问:下第寄知己的作者是谁?答:曹邺
问:下第寄知己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下第寄知己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曹邺的名句有哪些?答:曹邺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孟春

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枯树

凋枯之树。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树湿。” 元 虞集 《画枯木赋》:“夫谁画此枯树兮,临不食之散泉。”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枯树掛崖眠復起,老藤牵石坠还留。” 杨朔 《蚁山》:“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

亦发

干脆。《 * 词话》第三八回:“等子 狮子街 那里,替你破几两银子,买下房子,等你两口子亦发搬到那里住去罢。”参见“ 一发 ”。

忧人

(1).忧虑他人。

(2).心情忧伤的人。《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岂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称赞。谦辞

岂敢,岂敢!

泣血

(1).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宋 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无罪

没有犯罪

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一卷

一排。《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里面是小小的三间两捲房子。前一捲三间,通连左右两铺,靠窗南炕;后一捲,一明两暗。”

古辙

(1).昔日留下的车轮印迹。 唐 贾岛 《送陈商》诗:“君於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2).比喻前人的行迹。《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 丘迟 《还林赋》序:“爰自京师,言归旧岭,今风古辙,每动寸衷,因事而书,不觉成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九:“ 何 肉 周 妻业并深, 台 宗古辙幸窥寻。”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远心

深远的心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傅嘏 字 兰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嘏 友人 荀粲 ,有清识远心,然犹怪之。”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玉振金声,笔有餘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看他远心旷度,翩翩豪举, 刘生 一腔热血,今番有用处了。”

离散之心。《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韦昭 注:“远心,叛离。”

梦见

在梦中出现

我梦见住在大理石的大殿里

她梦见去旅行,醒来心情振奋

湘月

词牌名。即《念奴娇》。 宋 姜夔 有《湘月》词。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屑屑

(1).劳瘁匆迫貌。《左传·昭公五年》:“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 氏也。” 唐 元稹 《晓将别》诗:“屑屑命僮御,晨装儼已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一日, 石 失印綬,合署沸腾,屑屑还往,无所为计。”

(2).琐屑;猥琐。 宋 欧阳修 《石曼卿墓表》:“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清 戴名世 《汪河发墓志铭》:“ 河发 性倜儻好交游,视世俗群儿屑屑不足当意。”

(3).特意、着意貌。《三国志·蜀志·宗预传》:“吾等年踰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若 纪文达 《閲微草堂》五种,专为劝惩起见。叙事简,説理透,不屑屑於描头画角。”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序》:“君之为此者,以偶触其书,姑以为述作之发端而已,非屑屑与彼争短长也。”

(4).介意貌。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其家虽号寒啼飢,而 凝式 不屑屑也。”

(5).象声词。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九:“感此增嬋娟,屑屑涕自滋。” 唐 孟郊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诗:“暮天寒风悲屑屑,啼鸟遶树泉水噎。”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虞美人草行》:“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粧。” 清 周稚廉 《谒金门》词:“风屑屑,吹冷一帘新月。”

不令

(1).不善;不肖。《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 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 ,构我敝邑於大国。” 唐 元稹 《莺莺传》:“慈母以弱子 * 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 明 杨慎 《二伯论下》:“ 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

(2).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 曰:‘以此观之, 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3).不听从命令。《韩非子·说疑》:“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魏书·北海王详传》:“昔者, 淮 夷叛命,故有三年之举; 鬼方 不令,乃致淹载之师。”

伤弓

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唐 杜甫 《归雁》诗之二:“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 鲁公 伤弓,故虑患之深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 鹤 ( 赵鹤 )政尚严厉,所至考校生员,多所罢黜…… 鹤 去,以 贵溪 江潮 代之。 潮 亦风裁澟然。生员之伤弓者犹畏之。”参见“ 伤弓之鸟 ”。

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闻知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感激

(1) 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

感激不尽

我把电话打通了,他感激地谢了我。——《小桔灯》

(2) 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报答恩情

感激施舍

(3) 感动奋发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日头

(1) 日子;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

(2) 指白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半个日头

(3) 〈方〉∶太阳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通济

(1).开朗豁达。《世说新语·任诞》“ 祖车骑 过 江 时”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性通济,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 待之皆如子弟。”《晋书·贺循传》:“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沉》:“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

开户

企业、机关或个人与银行建立信贷、储蓄等业务关系

中庭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无虑

(1) 不计虑,指大约,大概

无虑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无虑五六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无虑十来人

(2) 无所顾忌,没有挂念

无忧无虑

(3) 不用考虑,不值得重视

无虑甲兵十万,老夫自有破敌妙计

泉下

(1) 黄泉之下,指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泉下物

(2) ;又称“泉世”,“泉壤”

清镜

明镜。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今晨清镜中,白閒生黑丝。”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明朝对清镜,衰鬢又逢春。”亦喻清澈的湖水。 宋 曾巩 《西湖一月二十日》诗:“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昨日

昨天

闺中

(1).宫室之中;馆室之内。《楚辞·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王逸 注:“言君处宫殿之中,其闺深远,忠言难通。” 清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明鐙曜闺中,清风凄已寒。”

(2).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游士某,在 广陵 纳一妾,颇嫺文墨,意甚相得,时於闺中倡和。”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然而不多久,这 阿Q 的大名忽又传遍了 未庄 闺中。”

晚嫁

改嫁;再醮。《水浒传》第四四回:“原来那妇人……先嫁了一个吏员,是 蓟州 人,唤做 王押司 ,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 杨雄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看孩儿病体,凶多吉少,若娶来家冲得好时,此是万千之喜,不必讲了。倘或不好,可不害了人家子女,有个晚嫁的名头。”

守节

(1) 信守名分,保持节操。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

(2) 遵守规则,忠于职守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四座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