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萧何传有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镃 |
释义 | 读萧何传有感原文汉祖封肇炎图,封三杰咸辅封翼。功成封及酬赏,相国独第一。 发踪指示语,谁曰匪其实。 焉知英主心,方谨操纵术。 勋高疑益深,固异亭长日。 守关忠弗念,置卫防百出。 堂堂明且审,自计亦无失。 护军给饷馈,入秦收图籍。 用智既有余,保身岂难必。 逊封散宏财,非真召平力。 污名起田宅,犹愈受斧锧。 终加恭谨辞,贤哉史臣笔。 诗词问答问:读萧何传有感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参考注释汉祖即 汉高祖 刘邦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 炎图指因火德而兴的帝业。《宋史·乐志八》:“神之言归,化斯有光;相我炎图,万世无疆。”参见“ 炎祚 ”。 封三书刊最后一页的内面 酬赏亦作“醻赏”。酬劳赏赐。《后汉书·刘瑜传》:“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拏相见分裂。”《后汉书·桓谭传》:“是时帝方信讖,多以决定嫌疑。又醻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宋书·武帝纪下》:“其酬赏復除之科,以时论举。”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臣观此法,止是官吏以聚敛为功,欲因增羡覬幸酬赏而已。” 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第一(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发踪指示见“ 发纵指示 ”。 其实(1)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 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英主英明有为的君主。 晋 潘岳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旧唐书·太宗纪上》:“ 密 见 太宗 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 殷开山 曰:‘真英主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英主兴,贤人进,则天下以朋党治。” 欧阳予倩 《荆轲》第四幕:“ 秦王 政 也是一代英主,岂可轻视?” 方谨方正而严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父遣冰於 郑 ; 郑 性方谨,以中表为嫌,却之。” 操纵(1) 控制、开动机器或仪器等 操纵电气设备 (2) 把持;支配 操纵军阀打仗 立法机关操纵国家政策 亭长(1). 战国 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 东汉 后渐废。《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 张守节 正义:“ 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 (2).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尚书省,《志》云:以亭长启闭传禁约。则知三省亦有也。” 百出犹言层出不穷。《新唐书·艺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其宅若《曹成王》、《南海神庙》、《徐偃王庙》等碑,奇怪百出,何此老之多变化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嫗阴谋百出,以妖妄歛财。”如:丑态百出;错误百出。 堂堂(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自计犹自忖。自己估量。《孔丛子·巡狩》:“今子自计,必不能行。”《后汉书·公孙瓒传》:“自计必无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 * 。”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明 宋濂 《故王母何夫人墓铭》:“大父为夫人择配,环视诸弟子,心自计曰:无有出 王禕 右者。” 无失(1).没有失误。《老子》:“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无失矣。” (2).不遗漏。《文献通考·经籍十三》:“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无失於彼。” (3).没有损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次夜,果有偷匿后园竹中,知有备,无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饮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乱,四名无失,五名护戒。” 护军(1). 秦 汉 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 魏 晋 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 随何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 张昭 共掌众事。” 胡三省 注:“ 秦 置护军都尉, 汉 因之。 高祖 以 陈平 为护军中尉。 武帝 復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三国 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观记》曰: 汉 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魏 晋 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 吴 又有左右护军,则 吴 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 (2). 唐 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 宋 不设。 清 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 唐 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 清 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 清 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饷馈亦作“ 餉餽 ”。亦作“饟馈”。 1.军粮。《汉书·高帝纪下》:“填国家,抚百姓,给餉餽,不絶粮道,吾不如 萧何 。”《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 鲍叔牙 自 葵兹关 来迎, 桓公 曰:‘餉馈不乏,皆大夫之功也。’” (2).指运送军粮。《旧唐书·昭宗纪》:“出於饟馈失职,资屝絶供,致此投戈,是乖借箸。” 宋 梅尧臣 《送李转运移京东》诗:“乃令 山东 粟,餉馈岁可保。” (3).馈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於饮食饟馈,僮僕减省,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南史·江夷传》:“家甚贫,不营财利,餉馈盈门,一无所受。” (4).运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世説海东 刘白堕 善醲酒,六月赫曦,曝酒於日中不动,餉馈逾於千里,号曰鹤觴。” 图籍(1) (2) 图簿,地图和户口册。常指疆土、百姓 (3) 文籍图书 用智(1).运用智谋。《吕氏春秋·博志》:“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这数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 清 魏源 《默觚·学篇二》:“用智如水,水滥则溢。” (2).犹言耍小聪明。 宋 程颢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於自私而用智。” 有余(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保身保全自己 明哲保身 难必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文》:“唯近来之出版界,真是战战兢兢,所以能登与否,亦正难必。” 污名坏名声;恶名 起田(1).开荒为田。《晋书·食货志》:“ 升平 初, 荀羡 为北府都督,镇 下邳 ,起田於 东阳 之 石鳖 ,公私利之。”《宋书·毛脩之传》:“ 高祖 将伐 羌 ,先遣 脩之 復 芍陂 ,起田数千顷。” 清 金张 《岁晚古诗》:“免租竟起田,愧与尔永诀。” (2).指收获。 李文清 《转战荆江两岸》:“这正是秋末冬初季节,萝卜已经起田了。” 斧锧亦作“ 斧质 ”。1.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晏子春秋·问下十一》:“寡君之事毕矣, 婴 无斧鑕之罪,请辞而行。”《吕氏春秋·贵直》:“王曰:‘行法。’吏陈斧质於 东閭 。”《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颜师古 注:“质谓鑕也。古者斩人,加於鍖上而斫之也。” 宋 司马光 《五哀诗·晁大夫》:“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 杨继盛 的斧鑕囹圄都在这遭。” (2).泛指罪名。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未有左证,竟以己意为信讞,鞭笞斧鑕,横加其身。” 恭谨恭敬谨慎 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农村调查》序言 史臣史官。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序》:“亦命史臣 班固 而为之誄。”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筐篋。” 清 孙枝蔚 《人日示小子》诗:“既蒙天子奬,便入史臣注。”参见“ 史官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