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李堪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希昼 |
释义 | 送李堪原文要地无深托,飘然又出关。秋声动群木,暮色起千山。 岸草随秋远,江云入望间。 何宵发孤咏,月冷洞庭间。 诗词问答问:送李堪的作者是谁?答:释希昼 释希昼送李堪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要地(1) 重要的地方(军事上说) (2) 指显要的地位 身处要地 飘然(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出关(1).出关口;到塞外。《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姓名以出 关 。”《汉书·终军传》:“ 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 。” 蔡寅 《大错》诗:“入海 鲁连 羞两帝,出 关 李耳 自千秋。”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父亲的还乡,还是我哥哥出关万里寻亲接回的。” (2).谓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饿关结束。 茅盾 《子夜》十八:“ 四小姐 很想别转了脸走过,可是 张素素 拉住了她。‘啊哟!坐关和尚出关了么?这是值得大笔特书的!’”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暮色黄昏时的天色 暮色笼罩了大地 千山(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入望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孤咏独自吟咏。 宋 杨万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和以谢焉》:“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 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