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石鱼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姜特立 |
释义 | 次石鱼原文君不见陇州石鱼生地下,中有鰌鲫皆同化。又不见衡湘石鱼生山中,鱼身鳞鬣俱如画。 世间何独此石为鱼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虾蟆口吻酷肖似,螬蛴动几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无情。 阴阳融结亦偶尔,俗智讵可窥杳冥。 叶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储英灵。 来春禹浪忽变化,头角天上看峥嵘。 此时回首视此石,弃置殆与砂砾并。 诗词问答问:次石鱼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参考注释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鱼生食品名。生鱼脍。鲜活鱼切成薄片,洗净血腥,加蒜、姜、醋等佐料而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鱼鲙》:“鱼生,刽切而成,故谓之鱠。凡诸鱼之鲜活者,薄切,洗尽血腥,沃以蒜、齏、薑、醋五味食之。”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又例如 日本 人吃的生鱼谓片,所谓‘洒西米’(Sashimi‘刺身’),其实就是 潮州 一带所吃的鱼生。” 地下(1) 处于、生长在或位于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茎 (2) 秘密活动 地下的革命活动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同化(1).同受教化。 清 陈鳣 《对策·巡守》:“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其所者,故必亲自行之。” (2).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它(诗)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学校应该抱一种大愿,要同化社会,作到这一层,才是学校的成功。” (3).语音学上指一个音变得与邻近的音相同或相似。如:“面包”(miànbāo)在口语中读miàmbāo,“面”字的韵尾n受后面的“包”字声母b的影响而变成m。 生山指有利于攻守进退的山头。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 鳞鬣(1).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亦指鱼的鳞片和背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黄雀鱼》:“海人譟而惊之,化者十五,鳞鬣不开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圆,大口大目,细鳞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鳞鬣皆圆,黄质黑章。” (2).代称龙。 宋 欧阳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3).代称鱼。 五代 齐己 《池上感兴》诗:“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艺语·诸家画品》:“有 * 者, 香山 千户小旗,生有巧思,欲与 林良 抗衡,所画鳞鬣亦精絶。” (4).代称松树。鳞喻松树皮,鬣喻松针。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鳞鬣如有声,飢蛟对相语。” 如画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世间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何独犹何谁,谁人。独,犹孰。 明 李东阳 《题徐都宪椒园》诗:“人家何独无此堂,岂有乔木参天长?” 明 李东阳 《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间,何独无父子?” 为鱼《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唐 杜甫 《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 万年宫 ,微卿,我且为鱼。’” 石蛇(1).修堰时用若干竹笼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称。 (2).一种化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四·石蛇》﹝集解﹞引 苏颂 曰:“石蛇出 南海 水旁山石间,其形盘屈如蛇,无首尾,内空,红紫色,以左盘者良。又似车螺。不知何物所化,大抵与石蟹同类,功用亦相近。” 石蟹(1).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 宋 苏轼 《丁公默送蝤蛑》诗:“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蟹》:“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 (2).蟹的化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治平 中, 泽州 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扑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蟹》﹝集解﹞引 马志 曰:“石蟹生 南海 ,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 虾蟆同“蛤蟆”( háma) 口吻(1) 嘴唇;嘴 (2) 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 (3) 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 * 彩 玩笑的口吻 (4) 口音;腔调 听你说话,分明是天津口吻 肖似犹相似,相像。 宋 司马光 《为文丞相谢赐神道碑文表》:“臣荷析薪之业,绍作室之功,虽资性甚愚,曾无肖似,而义方未坠,少逭谴尤。” 明 方孝孺 《与王微仲书》:“虽常人知其难继,而足下归诸无所肖似之僕,其孰肯信之。” 清 刘大櫆 《赠方抱子序》:“其所为图画,於山水人物,草木之花,鸟兽虫鱼之情状,靡不研揣而肖似其神。” 螬蛴(1).蛴螬。《庄子·至乐》“乌足之根为蠐螬” 唐 陆德明 释文:“蠐,音齐;螬,音曹。 司马 本作螬蠐。” (2).此虫白色,圆柱状。古代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女子颈部的 * 。《艺文类聚》卷三五引 汉 蔡邕 《青衣赋》:“玄髮光润,领如螬蠐。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悠悠(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荒怪荒诞离奇。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苍梧 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 子年 。”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序》:“作为兹赋,以附风人之旨,而事之荒怪,固不必有徵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明 末志怪羣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造物(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无情(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阴阳(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融结融合凝聚。语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融而为川瀆,结而为山阜。” 唐 权德舆 《彭城郡王刘公墓志铭》:“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緼,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贾芝 《颂歌·马头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阳;把亿万人的心融结在一起的是 毛主席 !” 偶尔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 他总是出外勤,偶尔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讵可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杳冥(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不足惜不值得可惜。《西游补》第六回:“大王,妾身是不足惜的,只恐大王一时真假难分,遭他毒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 张国焘 是不足惜的,他在革命上所犯的错误,我们 四川省 的人民知道得最清楚。” 川岳犹山川。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稟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 山川。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 文公 稟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南齐书·高帝纪下》:“晷纬凝象,川岳表灵。” 英灵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来春明年春天。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田事废业无餘积,虽 羌 虏必破,来春民必困乏。”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或拟 庐山 下,来春结草堂。” 周瘦鹃 《花木丛中·枸杞》:“今秋枝叶四布,结实很多,来春打算删去大半,以便保持下悬的梢头部分。” 变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头角比喻青少年的气概和才华 天上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峥嵘(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此时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弃置扔在一边,废弃 一个弃置的香烟盒 砂砾全部或主要由直径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无棱角碎石组成的松散材料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