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忆旧游
朝代 唐代
作者 鲍溶
释义

忆旧游原文

忆求无何乡,了在赤谷村。仙人居其中,将往问所存。
日入濛汜宿,石烟抱山门。明月久不下,半峰照啼猿。
堂上白鹤翁,神清心无烦。斋心侍席前,跪请长生恩。
云昔崆峒老,何词受轩辕。从星使变化,任日张乾坤。
若到旧乡里,宛如曾讨论。风移岩花气,珠贯金经言。
凉夜惜易尽,青烟谢晨喧。自唯腥膻体,难久留其藩。
几世身在梦,百年云无根。悠悠竟何事,愚智相忧冤。
叹息几晚寤,蒙师招其魂。至今瑶华心,每想清水源。

诗词问答

问:忆旧游的作者是谁?答:鲍溶
问:忆旧游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鲍溶的名句有哪些?答:鲍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何乡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唐 岑参 《林卧》诗:“惟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唐 窦参 《登潜山观》诗:“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逕趋无何乡,回觉万事错。”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所存

谓心志所在。《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朱熹 集注:“心所存主处。” 明 方孝孺 《戆窝记》:“余少慕古之戇者,欲起 长孺 、 子布 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

日入

太阳落下去。《穀梁传·庄公七年》:“日入至於星出,谓之昔。”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明 高启 《送示上人序》:“每登西麓,聚落叶藉坐,探韵赋诗,抵日入鸟归乃去。”

濛汜

1.古称日落之处。《文选·张衡<西京赋>》:“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与 濛汜 。” 薛综 注引《楚辞》:“出自 阳谷 ,入于 濛汜 。”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之三:“ 鼎湖 龙渐远,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宾 暘谷 以驰想,候 濛汜 而思结。”

2.喻人垂暮之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永得 安期 术,岂愁 濛汜 迫。”《晋书·艺术传·索紞》:“少不习勤,老无吏干, 濛汜 之年,弗敢闻命。”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远驾求长生,逐日过 濛汜 。”

石烟

(1).山石间的烟雾。 唐 鲍溶 《巫山怀古》诗:“十二峯峦鬭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

(2).石油燃烧时发出的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山门

(1) 佛寺的大门

(2) 指佛教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白鹤

一种鹤,俗称仙鹤

神清

谓心神清朗。《淮南子·齐俗训》:“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晋书·卫玠传》:“ 刘惔 、 谢尚 共论中朝人士,或问:‘ 杜乂 可方 卫洗马 不?’ 尚 曰:‘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 惔 又云:‘ 杜乂 肤清, 叔寳 神清。’”

无烦

不需烦劳;不用。《左传·昭公元年》:“ 莒 之疆事, 楚 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且抵承 曹大 ,无烦唤 姜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此去定早还,无烦穿望。”

斋心

祛除杂念,使心神凝寂。《列子·黄帝》:“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并序》:“有时沐肌濯髮,斋心整衣,屏妻孥,清枕簟,馨鑪以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们两廊道众,斋心肃立;待我焚香打坐,闭目静观。”

生恩

犹言再生之恩。 唐 韩愈 《贺赦表》:“生恩既及於四海,和气遂充於八紘。”

崆峒老

即 崆峒子 。 唐 鲍溶 《忆旧游》诗:“云昔 崆峒老 ,何词受 轩辕 。”

轩辕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星使

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 唐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诗:“江上逢星使,南来自 会稽 。”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天威临下国,星使入 明光 。” 清 朱彝尊 《送赵主事榷关扬州》诗:“持节自来星使重,算緡须比水衡强。”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旧乡

(1).故乡。《楚辞·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据 开阳 而頫盼兮,临旧乡之暗蔼。” 唐 沉佺期 《临高台》诗:“回首思旧乡,云山乱心曲。”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

(2).指仙乡。《楚辞·远游》:“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姜亮夫 校注:“指仙圣所宅之地言。”

宛如

(1)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委曲顺从的样子

讨论

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法律草案

风移

(1).谓风尚发生变化。《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

(2).风移动,风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悉令復刃,乃除地更新”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喜 《志林》:“闻善速於雷动,从諫急於风移。”

花气

花的香气。 唐 贾至 《对酒曲》之一:“曲水浮花气,流风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圃畦花气合,田径烧痕斑。” 清 唐孙华 《同年王拙园太史招陪同里诸公饮大定庵花下》诗:“四面屋围花气聚,一庭阴合酒樽凉。”

贯金

见“ 贯金石 ”。

凉夜

秋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若迺凉夜自凄,风篁成韵。”

腥膻

腥而膻的味道

久留

长久逗留;长期淹留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无根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

(3).比喻行踪无定。 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愚智

亦作“ 愚知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谓似智而实愚。《西游补》第七回:“ 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晚寤

晚年觉悟。寤,通“ 悟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曾子 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荀卿 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公孙弘 ……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蒙师

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

我小时候听蒙师讲的,却又是一样讲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瑶华

亦作“瑶花”。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陈子昂 《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

(2).喻指霜、雪。 唐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

(3).指美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岑参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许浑 《酬李当》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

(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

清水

清澈的凉水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9: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