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夜雨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夜雨原文淅沥声传三寸雨,琳琅韵响几枝桐。 寒更欹枕浑难寐,念在茅檐蔀屋中。 诗词问答问:夜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 参考注释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声传指传闻之事。《宋书·庾炳之传》:“伏愿深加三思,试以诸声传,普访诸可顾问者。” 三寸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韵响谓声音悠扬而响亮。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云罕徐迴,鸣鐃韵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塔寺》:“珍鐸迎风而韵响,金顶向日而光辉。” 寒更(1).寒夜的更点。 唐 骆宾王 《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元 王恽 《秋夜》诗:“鐘鼓寒更永,乾坤夜色苍。” 清 陈维崧 《高山流水·即席别吴门诸子偕园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词:“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2).借指寒夜。 唐 温庭筠 《宿辉公精舍》诗:“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唐 秦韬玉 《长安书怀》诗:“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寒更漏永睡稠穋,魂梦将心处处游。” 茅檐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蔀屋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 宋 王安石 《寄道光大师》诗:“秋雨漫漫夜復朝,可嗟蔀屋望重霄。” 清 黄景仁 《古歌》:“曒曒日光,不入大厦而入蔀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