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高其佩指头画虎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高其佩指头画虎原文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1一1欲罢豺狼愁。 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 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 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 诗词问答问:高其佩指头画虎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参考注释铁岭(1).西北部边塞山名。 唐 高适 《九曲词》之三:“铁骑横行 铁岭 头,西看 逻逤 取封侯。” 唐 卢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连云防 铁岭 ,同日破 渔阳 。” (2).泛指险固的关隘。 李兆麟 《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风狂雨,荒原水畔战马鸣。” 老人(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指头手掌前面的五个分支,可以屈伸拿东西。也指“脚趾” 纵横(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挥洒(1) 洒 (2) 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挥毫洒墨 长哦挥洒,以为真乐。——《宣和书谱》 挥洒自如 随意挥洒 奇趣奇妙的情趣 奇趣横生 晚年老年人一生中最后阶段 手法(1) 文艺创作的技巧 艺术的表现手法 作品表现手法精湛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权术 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宣灏。——《挺进报》 警遒警拔遒劲。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 叔源 失步, 明远 变色。”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七章二:“ 朓 诗精丽工巧,奇章秀句,往往错出,而风格也警遒劲挺,不流于弱。”参见“ 警拔 ”。 染指(1)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2)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幽壑深谷;深渊。 三国 蜀 郤正 《释讥》:“初升高冈,终陨幽壑。” 唐太宗 《出猎》诗:“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宋 苏轼 《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由寺右缘天梯而上百餘步,幽壑不可越。” 寒飕飕形容不安定,害怕。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我见了这些女客,心里好不寒颼颼的。” 落墨落笔。即“下笔” 伊始开端;开始。伊,助词,无实义 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隋书·辛彦之传》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唐书·音乐志》 下车伊始 鸦雀小型鸣禽。嘴皆短厚,侧扁,多活动于灌丛间。如棕头鸦雀,体长约14厘米。头顶棕褐色,其馀部分多黄褐色。分布几遍我国各地,亚种分化甚多,皆为地方性留鸟。 着色绘画涂颜色 豺狼(1) 豺和狼 (2) 比喻贪婪残忍的人 苍鹰猛禽,羽色暗褐,嘴有钩,爪尖锐,视力强。捕食小鸟、小兽 炯然(1) 明白的样子 炯然不惑 (2) 形容明亮 炯然如日 (3) 眼光锐利 两目炯然 霹雳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双眸两颗眼珠。 南朝 宋 谢惠连 《自箴》:“气之清明,双眸善识。”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双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平川广野 无极(1).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 (2). 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个无极,上帝同 阿修罗王 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郭沫若 《集外(一)·创造者》:“本体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无极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参见“ 太极 ”。 (3).布名。《隶释·汉国三老表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王具剑、佩书刀、綉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后汉书·马援传》“﹝ 公孙述 ﹞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 龙虬亦作“ 龙虯 ”。1.指龙。 宋 张耒 《龟陵湾阻风三日遥祷孤山而风止》诗:“天寒波涛恶,岸窟腾龙虬。” 元 大訢 《送张清夫》诗:“风水愁催画鷁飞,松杉喜作龙虯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辞(指《离骚》)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 (2).拳曲貌。《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傅玄 《桃赋》:“根龙虬而云结兮,弥万里而屈盘。” 见“ 龙虬 ”。 阅世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云浮(1).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宋 陆游 《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2).比喻盛多。《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南朝 宋 王僧达 《释奠诗》:“异人鳞萃,淑美云浮。” (3).喻仕进。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思子整羽翮,及时当云浮。” 画法(1).画一之法。《史记·孝武本纪》:“又置 寿宫 、 北宫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 张守节 正义:“画一之法。” (2).拟定法令。 汉 徐干 《中论·修本》:“故怀疾者人不使为医,行秽者人不使画法,以无验也。” (3).绘画的技法。 明 文徵明 《跋江贯道画卷》:“﹝ 贯道 ﹞画师 董巨 ,画法之妙,余虽不能识,而诸贤题咏,皆清丽可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不一会儿,全身衣褶都画好了……我道:‘果然画法神奇!’” 鲁迅 《书信集·致赖少麒》:“我主张刻连环图画,要多采用旧画法。” 手迹亲手写的字、画的画 作者手迹 高堂(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风生(1).起风。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2).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 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 (3).形容气氛活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区上并不了解他,只觉得他谈吐风生,学问渊博,对他非常客气,也就相信了他。” 行围(1).打猎的围场。 唐 李白 《观猎》诗:“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2).指打猎。《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垂 ( 慕容垂 )行围,因饮於 华林园 , 秦 人密出兵掩之,矢下如雨, 垂 几不得出。”《清史稿·圣祖纪一》:“八月壬子,上幸 南苑 行围。”京剧《串龙珠》第一场:“因此上郊外行围散心肠。” (3). 清 代猎场围制的一种。满语称“阿达密”。《清史稿·礼志九》:“盖围制有二,驰入山林,围而不合曰行围,国语曰阿达密。合围者,则於五鼓前,管围大臣率从猎各士旅往视山川大小远近,紆道出场外,或三五十里,或七八十里,齐至看城,是为合围,国语曰乌图哩阿察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只以数百人分翼入山林,围而不合,谓之行围。” 塞北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