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俞仲昌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某
释义

赠俞仲昌原文

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

閒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

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

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

诗词问答

问:赠俞仲昌的作者是谁?答:李某
问:赠俞仲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赠俞仲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2. 《舆地纪胜》卷一一一《广南西路·贵州府》

参考注释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心得

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俗事

世俗的事务

俗事缠身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见性

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高居

(1).处在高的地方。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亦指居于高位。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审听高居,载怀祇惧。”

(2).对他人居处的敬称。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之二:“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但见教高居何处,异日好来相访。”

(3).“高居深拱”的略称。 清 钱谦益 《神宗显皇帝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宋 梅尧臣 《舟中夜与家人饮》诗:“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清 查慎行 《雨夜过徐淮江》诗之一:“五经自课佳儿读,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尘世间人,与神仙或出家、隐逸之人相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 刘皇叔 在此,立候多时。’”

灵药

灵验有效的药,神奇的药

阴功

(1) 不为人所知的善行

(2) 同“阴德”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香名

犹美名。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诗:“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 唐 李嘉祐 《广陵送林宰》诗:“清政过前哲,香名达至尊。”

素风

(1).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素风道业,作范后昆。” 唐 王维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宋 王安石 《寄张襄州》诗:“ 襄阳 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 明 归有光 《谕祭赠资政大夫裴爵并配赠夫人郜氏文》:“维尔性含淳质,家承素风。”

(2).秋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五:“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宋 叶适 《朝奉大夫知惠州姜公墓志铭》:“素风落朱荣,旅葬 台 之湄。”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