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汪尚书挽章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姜特立 |
释义 | 汪尚书挽章二首原文昔年宦路意相倾,四纪中间一寄声。贤嗣登门如对面,新诗缄兴见输情。 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 叹息于今尠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 诗词问答问:汪尚书挽章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参考注释昔年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宦路犹宦途。 明 王世贞 《吴兴杂兴》诗之五:“ 吴兴 故名都,宦路亦清幽。”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於是乎一误於抚,再误於剿之垂成,説者且以为行金而脱;继之开府秉鉞,以为 方叔 、 召虎 者,诚与前人不同,然亦闻其久於宦路,善调人情而已。”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诗规性急》:“ 定海 太守 沃泮 ,性褊急,宦路鲜合者。” 相倾(1).谓互相对立而存在。《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下:“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 (2).相互竞争;彼此排挤。《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 魏 有 信陵君 , 楚 有 春申君 、 赵 有 平原君 , 齐 有 孟尝君 ,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旧唐书·昭宗纪》:“ 茂贞 、 行瑜 极言南北司相倾,请诛其太甚者。”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夫文人相倾,在古则然。”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而 齐 、 楚 、 燕 、 赵 诸国,却一律的是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相倾以诈,相视以贼。” 中间(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寄声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贤嗣贤良的后代。 宋 洪适 《祭陈安抚父文》:“ 季祉 贤嗣,诗礼饱闻,拾芥巍科,颺声荣路。” 明 刘基 《父永嘉郡公诰》:“士有厚德而立报,虽不在其身,必有贤嗣而得时,足以大其后。” 清 查慎行 《长寿庵坐湛庵禅师方丈听谈石公旧事》诗:“贤嗣真龙象,千钧独力担。” 登门上门去对方家 登门拜访 对面(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新诗(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输情表达真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宋 文天祥 《信云父》诗序:“中原遗黎,甚惓惓於本朝,颇输情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输情已遂青鸞往,传言谩学 红娘 莽。” 安舆安车。《新唐书·赵隐传》:“ 懿宗 诞日,宴 慈恩寺 , 隐 侍母以安舆临观。宰相方率百官拜恩於廷,即回班候夫人起居,搢绅以为荣。” 宋 姜夔 《小重山·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词:“鹊报倚门人,安舆扶上了,更亲擎。”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会君方迎其生母 徐太恭人 就养京邸,始至,除书新賁,安舆适来,都人士荣之。” 岩邑险要的城邑。《左传·隐公元年》:“ 制 ,巖邑也, 虢叔 死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国有巖邑,朝多君子。” 唐 刘孝孙 《早发成皋望河》诗:“清晨发巖邑,车马走轘辕。” 清 方文 《送刘孔安北上》诗:“出宰两巖邑,弘誉东西驰。” 玉京(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叹息(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于今(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人物(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短章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虽稗贩短章,苇茆恶札,靡不上之佳諡,弁以吴词。”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声》:“虽只是一个短章,但已足使我们看到在近六十年前,相声就已有了怎样的发展。” 沾缨谓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淮南子·缪称训》:“ 雍门子 以哭见 孟尝君 ,涕流沾缨。” 唐 黄滔 《祭陈先辈》:“既闕殷勤而执紼,空将呜呼以沾缨。” 明 刘基 《题墨竹》诗:“独立凄凉对图画,为君惆悵一沾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