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小金山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小金山原文萦回波澹澈,踞峙峰吸硪。 烟散容披榛,风来时落果。 栖岩搆虚轩,每到必憩坐。 圣人锡嘉名,胜彼屋包裹。 饶占山水幽,何事香花妥。 一晌悟南华,分疏了不可。 诗词问答问:小金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哿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六 参考注释回波从雷达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或在一个雷达 * 的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由这个信号所产生的踪迹 踞峙犹蹲踞。 明 刘基 《龙虎台赋至顺癸酉会试作》:“ * 敦圉而踞峙,苍龙蜿蜒而屈盘。”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虎头上捉虱》:“虎氏六足踞峙,强项不服。” 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栖岩亦作“栖巖”。栖息于山岩。指隐居山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庐园当栖巖,卑位代躬耕。”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託身青云上,栖巖挹飞泉。” 圣人(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嘉名(1).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 清 吴趼人 《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 (2).好名声。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包裹(1) 包成小包 (2) 包扎;包装。将 缠好成包 山水(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何事(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香花香味芬芳的花,比喻对人民有益,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言行和作品 一晌(1).指短时间。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一晌凭阑人不见,鮫綃掩泪思量遍。” (2).指较长的时间。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呀!伯娘入去了,可怎么这一晌还不见出来?”《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小姐因问我浴佛的故事,以此讲説这一晌。” 郁达夫 《出奔》二:“三人静对着沉默了好一晌。” (3). 清 八旗田亩单位之一种,每六亩为一晌。见《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南华(1).《南华真经》的省称。即《庄子》的别名。 唐 贾岛 《病起》诗:“灯下《南华》卷,袪愁当酒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庄周 《南华》,其文辞瑰崛横放,固独行天地间。”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今篤老无用,尚集诸生讲《南华》、《左》、《史》及 韩 、 欧 之文。” (2). 南华真人 的省称,即 庄子 。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 南华 吾师也,亲居贱职; 东方 达人也,安乎卑位。”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 南华 而废从 安期 。”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法常 首座《渔父词》云:‘蝶梦 南华 方栩栩,斑斑谁跨 丰干 虎。’” (3).华南,南 中国 。 陈毅 《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诗:“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 华 。” 分疏亦作“ 分疎 ”。1.辩白;诉说。《北齐书·祖珽传》:“ 珽 自分疏,并云与 元海 素相嫌,必是 元海 譖臣。” 唐 张鷟 《游仙窟》:“娘子莫分疎。”《朱子语类》卷六六:“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气力分疎。” 鲁迅 《坟·说胡须》:“然而接着就招了改革家的反感,这也是应该的。我于是又分疏,一回,两回,以至许多回。” (2).指一样一样讲清楚。《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来到 贾 家,把这两项银子交付与 贾婆 ,分疏得明明白白。” (3).疏远。《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到此。”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