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十五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宝印 |
释义 | 偈颂十五首原文雨足敛烟云,山晴开锦绣。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穷。 携家上崔嵬,法席为宏开。 五百阿罗汉,掷锡与浮杯。 赴供如云集,寿山增岌岌。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 径山不覆藏,言外要承当。 风云重际会,归去侍清光。 诗词问答问:偈颂十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宝印 释宝印偈颂十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雨足(1).雨量充足。《书·洪范》“曰雨、曰暘” 唐 孔颖达 疏:“雨足则思暘,暘久则思雨。”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 (2).雨脚。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隋书·长孙晟传》:“﹝ 长孙晟 ﹞夜登城楼,望见磧北有赤气,长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点绛唇》词:“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参见“ 雨脚 ”。 烟云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信心(1) 诚心 信心不欺 (2) 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奉佛信士,又不识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财焚诵为信心。——《后西游记》 (3) 随心;任意 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4)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 向上(1) (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3) 向上攀 崔嵬(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法席佛教语。讲解佛法的座席。亦泛指讲解佛法的场所。《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一夕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宗回长老》:“僧 宗回 者,累建法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木陈和尚 名 道忞 ,曾主 天童 法席,后封 宏觉国师 。”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延寿 ﹞以后就去 明州 雪窦 开法,法席很盛。” 五百(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从求之,五百不敢违。” 李贤 注引 韦昭 《辩释名》:“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中以驱除也。” (2).执杖行刑。《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言不逊顺……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五百挝 胡 。”《续通典·职官十五》:“五百本为执楚导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后皆无此职名。” 阿罗汉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 * 、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锡与见“ 锡予 ”。 浮杯(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云集(1) 指人群密集一处 志愿者云集征兵站 (2) 极言聚合人众之盛 岌岌(1).高貌。《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王逸 注:“岌岌,高貌。”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攒峯势岌岌,翊輦气雄雄。” 明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诗成画去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2).危急貌。《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汉书·韦贤传》:“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颜师古 注:“岌岌,危动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秦拙取楚》:“ 三 晋 亡, 齐 盖岌岌矣。”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3).急速貌。《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燁岌岌。” 李周翰 注:“霅燁岌岌,急疾貌。” (4).用同“ 汲汲 ”。急切貌。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各国社会主义学者,鉴于将来社会革命之祸,岌岌提倡 麦克司 之学说,主张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决。” 次男次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次子》:“ 隋 《舍利塔铭》 杨继宗 之次子称次男。” 慧性(1).佛教谓智慧之性。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色身岂吾寳,慧性非形碍。” (2).聪明的气质。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歛慧性及驯心,騫頳翼与青羽。”慧性,一本作“惠性”。 清 唐孙华 《英孙》诗:“假令慧性应青晴,会见英声起弱冠。” 念念(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西游记》第二七回:“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为一心一意。 吴樾 《< * 时代>自序》:“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 (3).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此身念念浮云改,寄语长 淮 今好在。” (4).读一读。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四章:“ 老杨 谦虚说:‘我念念可以,讲解可不行呵。’” 迪吉《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 孔 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 * 词话》第三九回:“一门长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 明 李东阳 《奉谦斋徐先生书》:“ 赵中书 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怀。” 清 朱之瑜 《与三木高之书》之六:“归乡之后,屡询兴居,知闔宅迪吉,可胜欣慰。” 覆藏遮掩隐藏。《百喻经·偷犁牛喻》:“破戒之人亦復如是,覆藏罪过,不肯发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 承当担当;承担 承当责任 风云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际会(1).聚首;聚会。《礼记·大传》:“异姓主名,治际会。” 郑玄 注:“际会,昏礼交接之会也。” 孔颖达 疏:“际会,所以主此母妇之名,正昬姻交接会合之事。” 孙希旦 集解:“际会,谓於吉凶之事相交际而会合也…… 郑氏 专以昏礼言,非是。盖同姓族属渐众,惧其离,有宗以统之,则不至於离。异姓男女相聚,惧其乱,有名以别之,则不至於乱。” (2).引申为配合呼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 周振甫 注:“际会,遇合,犹配合。” (3).机遇;时机。《汉书·王莽传上》:“ 安汉公 莽 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 汉 室,遂同殊风,至于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旧唐书·马怀素传论》:“ 马怀素 、 禇无量 好古嗜学,博识多闻,遇好文之君,隆师资之礼,儒者之荣,可谓际会矣。” 姜可生 《将之南田梦非》诗:“人生际会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剑起。” 艾青 《向太阳》诗:“这时候,我对我所看见,所听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4).缝隙。两物体相接的中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清光(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