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范成大 |
释义 |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原文春事日以阑,暑阴正清美。拖筇入林下,秀绿照衣袂。 卢橘梅子黄,樱桃桑椹紫。 荷依浪花颤,笋破苔色起。 风日收宿阴,物色有新意。 邻曲知我归,争来问何似!病恼今有无?加饭日能几?掀髯谢父老,衰雪已如此! 诗词问答问: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参考注释春事(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清美(1).清鲜美好。《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芙蓉赋》:“味甘滋而清美,同嘉异乎橙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香烛辉煌,斋供清美。” 叶圣陶 《四三集·邻居》:“味道的确不差,比起我们的月饼来,没有那么甜,也没有那么腻,真够得上清美两个字。” (2).清雅美妙。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茂曹碑》皆自是 蔡氏 碑之上者,比视 蔡氏 数十碑,殊多不及,言亦自清美。” 宋 陆游 《南唐书·沉彬传》:“﹝ 沉彬 ﹞喜赋诗,句法清美。”《明诗纪事丁籤》卷一引 明 曹学佺 《明诗选》:“﹝ 仲默 ﹞古诗上睨 子建 ,下拂 士衡 ,清美合度。” (3).清秀美丽。 宋 司马光 《永兴谢上表》:“山川清美,土地膏腴。” 宋 苏轼 《送江公著知吉州》诗:“ 三吴 行尽千山水,犹道 桐庐 更清美。” 沉从文 《新湘行记》:“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时笔下叙述到的一个地方,竟如此巧合。” (4).犹清贵。 唐 李德裕 《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清美之官,尽须其党;华要之选,不在他人。” 林下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衣袂(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卢橘枇杷 卢橘杨梅次第新。——宋· 苏轼《惠州一绝》 梅子梅树的果实 樱桃樱桃属的很多种乔木和灌木,木材坚硬致密,果皮光滑,呈淡黄色至深红色或带黑色,含有光泽和种子 桑椹桑树的果穗,通常暗紫色,浆果状,味甜,可食 浪花(1)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随意乱花 风日(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物色(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新意新的意义、见解、想法 邻曲邻居;邻人。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与二三邻曲,同游 斜川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韩势败笑鉴》:“飢饿乞怜之声,达于邻曲。”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一:“一夕,乘醉访邻曲一个隐士。” 知我(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何似(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有无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加饭犹加餐。劝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唐 杜牧 《送杜顗赴润州幕》诗:“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名忝雁鸿联,慰别勤加饭。” 掀髯笑时启口张须貌;激动貌。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兄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偶逢时事一掀髯,往往谈言亦微中。”《天讨·光武<河南讨满洲檄>》:“ 岳忠武 有知,应亦掀髯於 荡水 之阴矣。” 父老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