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题林逋诗帖卷五叠前韵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题林逋诗帖卷五叠前韵原文

五诗二札逋翁迹,札作册方诗卷曲。

同弆石渠最上乘,璧合珠联两结绿。

即今携以随南巡,对景坡诗六赓玉。

卷三王跋册七家,要皆法眼非流俗。

我诗卷册乃并书,如火传薪灯引烛。

其分其合总听之,所咏胥随无不足。

便使分为各一脔,享照千秋同鼎肉。

缕陈颠末识珍重,七言当记仍亲录。

林为夷清苏尹任,宫商虽别原同曲。

幸哉孤山山之阴,又得重来抚松竹。

却惜柴桑未经到,泉明孤醉东篱菊。

诗词问答

问:题林逋诗帖卷五叠前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林逋诗帖卷五叠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

2. 世贞鸿世懋绪

参考注释

逋翁

(1).避世之人,隐士。 宋 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二:“説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王文诰 辑注:“逋翁,四皓也,避 秦 隐於 商山 。”

(2).特指 宋 人 林逋 。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 西湖 堤畔 逋翁 院,诗和梅花嚼出玄。”参见“ 逋仙 ”。

作册

古官名。 商 代设置。 西周 时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内史。掌著作简册,奉行国王告命。《书·洛诰》:“王命 周公 后,作册 逸 誥。”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卷五二《内史》、 王国维 《观堂别集》卷一《书作册诗尹氏说》。

卷曲

(1) 形成许多短的弯头或转折

(2) 使获得、采取或呈现有皱痕或有波纹的外观

石渠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最上乘

(1).佛教谓最高明圆满的教法。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禪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 * 眼,悟第一义。”

(2).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最上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齐天乐》诸闋,哀怨无穷,都归忠厚,是词中最上乘。”

璧合珠联

比喻才美相匹、众美荟集。常作贺人新婚的祝词

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联,俯察则银黄玉紫。——唐· 杨炯《公卿已下冕服议》

即今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南巡

天子巡行南方。《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宋书·文帝纪》:“昔 汉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朱成公 扈驾南巡,给舆后,遂赐常乘。” 清 王士禛 《过汜光湖怀古》诗:“如何万乘尊,南巡来 建康 。;”

对景

(1).对着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园》诗:“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

(2).比喻两相符合;对路。《红楼梦》第三三回:“ 袭人 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家説这戏唱得对景。”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汤 、 周武王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三王,谓 夏 、 殷 、 周 也。 夏后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赵岐 注:“三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是也。”(3)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汤 復於 汤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门; 越王 栖於 会稽 , 秦穆公 败於 崤塞 , 齐桓公 遇贼, 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韦昭 注:“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称。(1) 汉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凤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颜师古 注:“三王,谓 邛成侯 及 商 、 凤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汉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骏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释之 之听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玙 、 王瑨 。《新唐书·王珣传》:“﹝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与兄 璵 、弟 瑨 以文学称,时号‘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绪 、 王仲舒 。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法眼

(1).佛教语。“五眼”之一。谓菩萨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无量寿经》卷下:“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渡彼岸。” 慧远 义疏:“智能照法,故名法眼。” 宋 苏轼 《 * 阿罗汉赞·阿氏多尊》诗:“各研於心,得法眼正。”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佛肉眼见四十里》:“佛氏五眼:一曰肉眼,二曰天眼,三曰慧眼,四曰法眼,五曰佛眼。”

(2).指敏锐、精深的眼力。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 李先生 人天法眼,説此人奇伟必是不凡。”《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 鲁迅 《呐喊·明天》:“ 王九妈 ,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

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文史星历近乎仆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诋尽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风俗习惯。另指世俗之人

诗卷

诗集。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 畋 女幼有文性,尝览 隐 诗卷,讽诵不已。” 清 顾炎武 《自笑》诗:“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王先谦 集解:“形虽往而神常存,养生之究竟,薪有穷火无尽。”此喻养生者随变任化与物俱迁,形体虽有生灭,而精神如火种绵延不绝。后因以“火传”指品质、道理或事业代代流传。 南朝 梁 王僧孺 《豫州墓志铭》:“思 鲁连 之辞赏,慕 田畴 之高蹈,而火传川逝,长途已迫。”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分为

判断;断定。《北史·宋游道传》:“是时朝士皆分为 游道 不济。”

一脔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 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2).用作数量词。一块。《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鼎肉

已经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礼记·少仪》:“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 郑玄 注:“鼎肉,谓牲体已解,可升於鼎。”《孟子·万章下》:“ 繆公 之於 子思 也,亟问,亟餽鼎肉。” 朱熹 集注:“鼎肉,熟肉也。”

缕陈

详细地陈述;缕述(多指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

颠末

本末;前后经过情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世南 既登览山川之奇秀,且得考覈其事之颠末,故详纪之,以告来者。” 清 恽敬 《答蒋松如书》:“数月来为吏事所苦,不得暇, 鹿耔 颇与知颠末,是以不及作报。” 夏承焘 《<又玄集>后记》:“爰付影印,以广流传,并识得书颠末如此。”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七言

(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録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 汉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仍亲

指亲上加亲的关系。 宋 苏舜钦 《推诚保德功臣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 舜钦 於公族为仍亲,故稔公风烈。” 韩公 即 韩亿 。 韩亿 女嫁 苏舜钦 之兄 苏舜宾 , 苏舜钦 姐适 韩亿 之子 韩维 ,两家姻娅交错,故为“仍亲”。

清苏

清酥。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清苏和碎蚁,紫腻卷浮杯。” 王琦 汇解:“清苏恐即清酥, 长吉 又有‘白鹿清酥夜半煮’之句,可以互证。酥,酪属,以牛羊乳为之,和酒饮之,极佳。”参见参见参见参见“清酥”。

宫商

(1).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毛诗序》“声成文” 汉 郑玄 笺:“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我情与君,亦犹形影宫商之不离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

(2).泛指音乐、乐曲。《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浩然 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清 龚自珍 《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诗:“曲终却是琵琶声,一代宫商创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词曲 元 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

(4).可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柴桑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泉明

指 晋 陶渊明 。 渊明 为 彭泽 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唐 李白 《送韩侍御之广德》诗:“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 泉明 。” 王琦 注:“《野客丛书》:‘《海録碎事》谓 渊明 一字 泉明 , 李白 诗多用之。不知称 渊明 为 泉明 者,盖避 唐高祖 讳耳。犹 杨渊 之称 杨泉 ,非一字 泉明 也。’《齐东野语》:‘ 高祖 讳 渊 ,渊字尽改为泉。’”

篱菊

谓篱下的菊花。语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后用以为典实。 唐 刘长卿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诗:“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