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郑总干致芦管笔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方岳 |
释义 | 郑总干致芦管笔原文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 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 并刀失手刘寄奴,爨余得与诗为地。 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 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诗词问答问:郑总干致芦管笔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参考注释中书(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采邑(1) 封建领主所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围佃农村舍 (2)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管城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崧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笛材用以制笛的材料。指笛竹。 宋 王安石 《次韵欧阳永叔端溪石枕蕲竹簟》:“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 绿云比喻女子黑而长的头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借指年轻女子:雪鬓苍苍配绿云。春烟泛指春天的云烟岚气等。《魏书·常景传》:“ 长卿 有艷才,直致不羣性,鬱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 唐 张说 《和张监游终南》:“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落纸落笔。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曾巩 《答葛蕴》诗:“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道:‘这怎么落纸呢?’” 黑蛟(1).黑色的蛟。 唐 杜甫 《早发》诗:“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雾映。”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一:“ 孙登 琴遇雨必有响,如刃物声,竟因阴雨破作数截,有黑蛟踊去。” (2).指墨汁。 宋 陆游 《醉书山亭壁》诗:“緑蚁灧尊芳醖熟,黑蛟落纸草书颠。”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君《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九华(1).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旧称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 青阳县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加以 九华 之目。”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 九华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为易名。”主峰 天台峰 ,有 化城寺 、 百岁宫 、 回香阁 和古拜经台等古刹名胜,与 峨眉 、 五台 、 普陀 等山合称 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参见“ 九子山 ”。 (2).宫殿名。 后赵 石虎 建。《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石虎 席卷西京,崇丽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仪,内修 三英 、 九华 之号。” 齐治平 注:“ 九华 ,宫名。”《清一统志》:“ 后赵 石虎 建,以三三为位,故谓之 九华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閒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於言。” (2).花朵繁茂。喻妇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标梅三实,无闕其时;夭桃九华,能修其政。” 真人(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出奇不同寻常 热得出奇 江雪诗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全文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在空旷凄清的背景下突出孤独的渔翁形象,意境寥廓高远,寄寓了作者自身傲世独立的形象,历来被人传诵。 无际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并刀亦称“ 并州刀 ”。即并州剪。 宋 陆游 《秋思》诗:“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与任青际饮》词:“沥尽并刀悲壮血,看有何人怜惜。”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销铸并州刀,剪尽尾形辫。” 失手(1) 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 他一失手打碎了一个茶杯 (2) 不是故意地伤害人 失手把人打死了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为地见“ 为之地 ”。 双钩亦作“ 双钩 ”。亦作“ 双勾 ”。 1.古代藏钩游戏。 唐 李商隐 《代应》诗之二:“昨夜双鉤败,今朝百草输。” 朱鹤龄 注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义阳 腊日饮祭之后,叟嫗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冯浩 注:“双鉤即藏鉤。” (2).成对的挂钩。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忆风流,醉眠在 吴 姬酒楼,锦帐控双钩,未言时早自觉密意先投。” 清 汪元爵 《双头牡丹》赋:“窗横六扇,帘静双钩。” (3).古代指女子缠足的形状。 明 单本 《蕉帕记·幻形》:“妆罢脂香在手,行来羞蹴双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着松花色,细褶绣裙,双钩微露,神仙不啻也。”《花月痕》第二一回:“果是双双白足,自然也好,最难看是莲船半尺假作莲瓣双钩。” (4).书写毛笔字的一种执笔方法。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陆希声》八:“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 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用笔双钩,则点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 宋 黄庭坚 《论书》:“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迴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 宋 黄庭坚 《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 (5).摹写的一种方法。用线条钩出所摹的字笔画的四周,构成空心笔画的字体。 宋 姜夔 《续书谱·临》:“双鉤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宋 陆游 《地僻》诗:“几净双钩摹古帖,瓮香小啜试新醅。”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小楷墨刻》:“ 董 来借摹,予惧其不归也,信手对临百餘字以应之,并未曾双鉤及过朱,不意其遽入石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赐福字》:“其内廷翰林及 乾清门 侍卫,皆赐双钩‘福’字,盖御笔勒石者也。” (6).中国画技法之一。 黄若舟 《花鸟画技法·勾勒轮廓》:“中国画写生是先用炭条轻轻地勾出轮廓……再用毛笔加工细描,用纯熟的手法勾勒出生动活泼的线条,所以勾勒画法,是用线条描出物体形象的轮廓。因为从两条线勾成物形,又称为双勾画法。” 朱自清 《你我·<子恺漫画>代序》:“里面有一幅……画着一个微侧的半身像:他严肃的脸上戴着睛镜,有三五颗双钩泪珠儿,滴滴搭搭历历落落地从眼睛里掉下来。” 虚空心中无着落 飘轻(1).飘摇清轻之气。 汉 张衡 《思玄赋》:“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飘轻。”飘,一本作“ 票 ”,又本作“彯”。 (2).形容物体很轻。 郭小川 《丰收歌》:“云霞真像飘轻飘轻的红毡。”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陶学士指 宋 人 陶穀 。历仕 后晋 、 后汉 ,至 后周 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 党进 的家姬。一天 陶穀 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 党 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又道是宜羊羔烂醉在销金帐底,不知他 陶学士 风流可也胜如 党太尉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罢筵》:“我们扮过了 陶学士 了。再扮一折 党太尉 何如?” 草制草拟制书。《新唐书·薛元超传》:“省中有盘石, 道衡 为侍郎时,常据以草制, 元超 每见輒泫然流涕。”《宋史·朱胜非传》:“ 建炎 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凭败鼓草制,辞气严重如平时。” 明 王琼 《双溪杂志》:“凡草制纂修等事,惟翰林院掌之。” 进封进授官职,加封名号。《后汉书·耿弇传》:“帝善之,进封 况 为 隃麋侯 。”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 真宗 即位之次年,赐 李继迁 姓名,而復进封 西平王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竹汀居士年谱》:“先母自宜人进封太恭人。” 国公封爵名。 隋 始置。自 唐 至 明 皆因之。《隋书·百官志下》:“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阶崇金紫,爵极国公。”《宋史·职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那 谢尧文 是派去和 浙江 的小朝廷通消息的,怎么从他身上会搜得出 鲁王以海 封 洪承畴 为国公的诏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