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捣衣曲(一作送衣曲)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王建 |
释义 | 捣衣曲(一作送衣曲)原文月明带中庭捣衣带石,掩帷带下堂来捣带帛。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 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秋天丁丁复冻冻,玉钗低昂衣带动。 夜深月落冷如刀,湿著一双纤手痛。 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 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诗词问答问:捣衣曲(一作送衣曲)的作者是谁?答:王建 全唐诗:卷298_67 参考注释月明(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中庭(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捣衣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带下(1).古代称妇科疾病。中医学以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犹如腰带。凡带脉以下,名曰“带下”,故妇科病统称之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之病……此皆带下,非鬼神。” 尤在泾 纂注:“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2).特指妇女 * 中流出黏腻液体的病症。因颜色不同,而有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别。多由 * 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 妇姑婆媳。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妇姑不相説,则反脣而睨。” 相对(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神力神奇非凡的力量 天生神力 杵声(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唐 孟郊 《闻砧》诗:“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前蜀 李珣 《定风波令》词:“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2).以杵捣物声。夯土声。 唐 张籍 《筑城词》:“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杵声未絶,城輒随坏。” 高楼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玉节(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家家每户 天丁天兵。 唐 李德裕 逸句:“休咎占人甲,挨特见天丁。”《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俄至一城,见红光密合,有天丁守御。” 金 完颜亮 《念奴娇》词:“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冻冻象声词。 唐 王建 《捣衣曲》:“秋天丁丁復冻冻,玉釵低昂衣带动。” 玉钗(1).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玉釵挂臣冠,罗袖拂臣衣。” 唐 李白 《白紵辞》诗之三:“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釵掛缨君莫违。” 清 汪懋麟 《阮郎归》词:“玉釵初卸手重呵,金猊香未过。” (2).指美女。 宋 曾巩 《西园席上》诗:“下榻笑谈红旆偃,引觴醒醉玉釵随。” 低昂起伏;时高时低 这条道路低昂不平,极不适于开车 良时无停景,北斗勿低昂。——傅玄《杂诗》 带动(1) 用动力使相关机件运动 带动车轮 (2) 带头引导着前进 带动全国人民奔小康 夜深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一双(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纤手指女子纤细而柔嫩的手 生熟(1).指吃穿之物。《庄子·天道》:“今吾观子,非圣人也……生熟不尽於前,而积敛无崖。” 成玄英 疏:“生,谓粟帛;熟,谓饮食。” (2).指未成熟与成熟之农作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阴乾暴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生,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鸳鸯(1) 亚洲一种亮斑冠鸭(Aix galericulata),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常被人工饲养。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爱夫妻 水波水的波浪。亦指水 熨斗烫衣服用的金属器具 两头(1) 两端 甘蔗没有两头甜 (2) 两方面 我招谁惹谁了,弄得个两头受气 迎寒(1).谓迎接寒气初来。《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若夫秋风一至,白露团团;明月生波,萤火迎寒。” (2).指逢寒。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把似遇节迎寒,您子母每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