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病中招孙医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彭龟年 |
释义 | 病中招孙医士原文冬冬才动热蒸蒸,直到更初渐渐清。臓腑始坚今反利,痰涎愈盛气难平。 形容凋瘦真如鬼,耳目聪明粗似人。 自是虚劳无可说,更将经络为推明。 诗词问答问:病中招孙医士的作者是谁?答:彭龟年 参考注释冬冬一种快速而有节奏的击鼓声 蒸蒸(1).纯一宽厚貌。《汉书·酷吏传序》:“而吏治蒸蒸,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颜师古 注:“蒸蒸,纯一之貌也。” 明 张居正 《答陈节推书》十七:“首事于今四年,碌碌无以自效,所赖主德日明,宫府清穆,百司蒸蒸奉职。”《清史稿·礼志一》:“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故羣甿蒸蒸,必以得此而后足於凭依,洵品汇之璣衡也。” (2).孝顺。《文选·张衡<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 薛综 注:“《广雅》曰:蒸蒸,孝也。” 唐 柳宗元 《饶娥碑》:“纤葛絺紵,克供以修,蒸蒸在家,其父世渔。” 王闿运 《皇清诰授中议大夫衡阳程君墓志铭》:“事亲蒸蒸,五十而慕。” (3).上升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入门,各视所衣,悉蕉叶;破之,絮蒸蒸腾去。” (4).兴盛貌。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寺和尚碑》:“丕冒遗烈,厥徒蒸蒸。”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况蒸蒸然起於东土者,尚明有因变致强之 日本 乎。”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特以世事反復,时势迁流,终乃屹然更兴,蒸蒸以至今日。” 直到(1) 径直抵达 直到北京来学艺 (2) 一直到(多指时间)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过气来 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发现 更初犹言更始。《魏书·程骏传》:“百忧既荡,与之更初。” 渐渐(1) 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 渐渐透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 渐渐落吾杖底。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了 痰涎痰与口水。偏指痰。 宋 李纲 《论治盗贼》:“治盗贼者,如医之治痰涎。”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论证》:“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穀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臟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 盛气(1) 意志旺盛 惟盛气也故豪壮。——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蓄怒欲发的神态 太后盛气而揖之 形容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真如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耳目(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聪明(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虚劳慢性肺结核,能使身体虚弱 可说可以解说。《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郑玄 笺:“説,解也。”按,一说为解脱,摆脱。说,读为“脱”。见 林义光 《诗经通解》。 经络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 推明阐明;究明。《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乃上表乞代,且推明朝覲之意。”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著《仁义》、《礼乐》、《扶中》、《截流》等篇,推明圣人之道。” 金 王若虚 《哀雁词》:“即是佛説,亦何必持乎诫律,推明罪业。” 清 恽敬 《<古今人表>读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