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真珠髻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佚名 |
释义 | 真珠髻原文重重山外,苒苒流光,又是残冬时节。小圆幽径,池边楼畔,翠木嫩条春别。 纤蕊轻苞,粉萼染、猩猩鲜血。 乍几日,好景和风,次第一齐催发。 天然香艳殊绝。 比双成皎皎,倍增芳洁。 去年因遇东归使,指远恨、意曾攀折。 岂谓浮云,终不放、满枝明月。 但叹息,时饮金锺,更绕丛丛繁雪。 诗词问答问:真珠髻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参考注释重重(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山外(1). 太行山 以东地区。 战国 时泛指 秦 以外的六国地区。《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啟,不窥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战国策》:“ 范雎 谓 秦王 曰, 秦 今反闭关,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 穰侯 为国谋不忠,大王计有所失也。” (2).山的外边。 唐 张说 《侍宴蘘荷亭应制》诗:“山外闻簫管,还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 山家宗 ”。 苒苒(1) 长势茂盛的 苒苒齐芳草,飘飘笑断蓬。——唐彦谦《移莎》诗 (2) 草木枝叶柔嫩貌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陈诩《龙池春草》 (3) 气味或烟尘轻飘的样子 木末北山烟苒苒,草根南涧水泠泠。——王安石《木末》 (4) 渐渐地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5) 悄然流逝的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柳永《凤归云》 流光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残冬冬季将尽之时。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过了残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 南京 去了。” 杨朔 《印度情思》:“残冬将尽,天气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奥兰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时节(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幽径亦作“ 幽逕 ”。僻静的小路。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 灞陵 幽径近, 磻谿 隐路长。” 宋 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一番过雨来幽逕,无数新禽有喜声。”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 边楼指边关的城楼。 清 吴兆骞 《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骑尘。” 猩猩一种大型的素食性树栖类人猿,产于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的低温沼泽地带森林内,体型约有大猩猩的三分之二大,特征是耳朵小,皮肤棕色,长而稀疏的红棕色毛,很长的臂,脸、手、足裸出 鲜血鲜红的血 好景(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和风(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第一(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催发催促出发。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俺本官説这坊厢里,有箇 花弧 ,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去路。快着些。” 天然(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香艳亦作“ 香艳 ”。1.谓花木芳香艳丽。 唐 许浑 《酬杜补阙》:“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醒酒花》:“ 明皇 与 贵妃 幸 华清宫 ,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艷,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艷,尤能醒酒。’”《花月痕》第四一回:“月满清光容易缺,花开香艳总难长。” (2).旧时指内容涉及闺阁而词藻艳丽的诗文文风。《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忽欣然拍案道:‘细细观之,风流香艷,果是香奩佳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这种香艷词句,必要使他流入闺阁方好。” (3).形容女子打扮得妖媚。《花月痕》第十二回:“ 同秀 见 碧桃 一身香艷,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羶一般倾慕起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七日》:“电影院门口挂着香艳肉感的广告牌,摆着风流滑稽的面孔。” 见“ 香艷 ”。 殊绝(1).特出;超绝。旧题 汉 黄石公 《三略·下略》:“德合於己,则建殊絶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於后世。”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 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 唐 杜甫 《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其餘七匹亦殊絶,迥若寒空动烟雪。”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荔枝於百果为殊絶。” (2).断绝;隔绝。《魏书·释老志》:“ 魏 先建国於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絶,莫能往来,故浮图之教,未之得闻。” (3).差别;差异。《后汉书·贾逵传》:“至如 祭仲 、 纪季 、 伍子胥 、 叔术 之属,《左氏》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权变,其相殊絶,固以甚远,而冤抑积久,莫肯分明。” 清 方苞 《书<刺客传>后》:“《国策》本记言之书,中间序事多者不过数语,而亦未有殊絶者。”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王化陵夷,自守千里,远方隔阂,沦为要荒,而文化语言,无大殊絶。” 双成(1). 董双成 。神话中 西王母 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 (2).借指美女。《全唐诗》卷七五六载《春》诗:“绣衣白马不归来, 双成 倚槛春心醉。” 宋 徐铉 《柳枝词》之九:“新词欲咏知难咏,説与 双成 入管弦。”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秦淮 佳丽,近有 双成 ,年甚綺,才色为一时之冠。” 皎皎(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倍增(1) 成倍增加 来访者倍增 (2) 变为两倍大 人口倍增 芳洁芳香清洁。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因语京师无荳蔻花及荔枝,俄顷二花皆至,连枝叶各数百,鲜明芳洁,如纔折下。”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久而 孙卿 、 屈原 之徒,议论风旨为天下师,则怒 峡 之巔,絶 沔 之涯,兰芷芳洁,宝璐照耀,而 楚 之文词尝盛矣。” 去年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东归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远恨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 攀折拉断,折取 请勿攀折花木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叹息(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丛丛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 齐己 《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 ,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