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真景元直院将漕江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徐侨 |
释义 | 送真景元直院将漕江东原文识度追诸老,文章用一班。志心深国计,正论豫时艰。 将指顾忧地,登车慷慨间。 却闻涂巷语,有诏命公还。 诗词问答问:送真景元直院将漕江东的作者是谁?答:徐侨 徐侨送真景元直院将漕江东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识度见识、器度 愚笨无识度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一班(1).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元 无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进到厅上,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 * , 潘三 駡道:‘你这一班狗才,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2).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隋书·百官志上》。 (3).谓同一朝列。一列为一班。 宋 秦观 《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翠华初到殿中间,三馆诸儒共一班。”《宋史·礼志十五》:“同天节上寿班,自今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进酒一醆。” (4).同一批。《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四·上杨提台禀帖》:“某把总自到汛以来,既未尝郭外查点,且终月不闻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6).一般,一样。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古来静治得清闲,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灯与名园总一班,峰峦层叠水潺湲。” 清 万玉卿 《潇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儿,一半是无情鬼,一班儿形骸髮齿,一班儿胎卵毛皮。” (7).犹一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吕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8).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中的一个班级,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每学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 志心(1).心气。《素问·阴阳类论》:“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王冰 注:“脉伏鼓击而不上浮者,是心气不足。”参见“ 心气 ”。 (2).专心;诚心。《坛经·般若品》:“志心諦听,吾为汝説。”《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萧洞玄》:“ 王屋 灵都观 道士 萧洞玄 ,志心学鍊神丹,积数年,卒无所就。”《西游记》第四九回:“ 行者 见了,忍不住厉声叫道:‘菩萨,弟子 孙悟空 志心朝礼。’” 国计(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正论(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毕力干时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毗倚愈专,时艰愈棘。” 林学衡 《赠汪笠云》诗:“时艰无补难为用,年少能狂亦可哀。” 将指足的大趾或手的中指。《左传·定公十四年》:“ 灵姑浮 以戈击 闔庐 , 闔庐 伤将指,取其一屨。” 杜预 注:“其足大指见斩。”《左传·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动” 唐 孔颖达 疏:“谓大指为将指者,将者,言其将领诸指也。足之用力,大指为多;手之取物,中指最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指,手以中指为将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城隍南面坐,唤人犯上,执籍呼名。呼已,并令以利斧斫去将指。” 何垠 注:“将指,中指也。” 顾忧担忧,操心。《管子·形势》:“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 尹知章 注:“顾忧,谓忠事勤臣道。” 戴望 校正:“圣人择言必顾其累,择行必顾其忧,故曰,顾忧者可与致道。” 宋 苏轼 《抚问知河南府张璪知永兴军韩缜口宣》:“卿輟自庙堂,出为师帅。劳於绥御,宽我顾忧。” 慷慨(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涂巷道路,街坊。《荀子·劝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按,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街坊;里巷。《礼记·王制》:“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瀆、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餘六十亿亩。”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束帛旅於丘园,旌命交於涂巷。”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 王彭 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輒与钱,令聚坐听説古话。’” 诏命皇帝的命令。《后汉书·张酺传》:“司徒 吕盖 奏 酺 位居三司,知公门有仪,不屏气鞠躬以须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不可以示四远。”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小子岂敢苟洁区区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故遂息意而恭承詔命焉。”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四:“两 汉 詔命,皆由尚书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