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陈太史还朝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孙宸 |
释义 | 送陈太史还朝原文皇华次第赋春明,粤社人欢旧弟兄。 岂为秋风生远思,翻怜周道促严程。 青霜黄叶三江路,朔雪春云五凤城。 正是石渠需视草,彩毫先为赋西京。 诗词问答问:送陈太史还朝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皇华(1).《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华》而遣使,赋膏雨而怀宾。” 明 何景明 《送杨驿丞》诗:“《皇华》歌送客,应閲出群才。”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览《皇华》而如 晋 兮,采 唐 魏 之佚调。” 叶恩 《上振贝子书》:“顷闻 贝 子以天潢之贵胄,作周道之皇华,庆加冕於 英 京,拓游踪於 美 地。” (2).古代通俗歌曲名。参见“ 皇荂 ”。 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春明(1).春光明媚。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当春明之际,卉木繁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文靖公》:“偶见 黄子久 画《沙磧图》一卷,卷尾有 文靖 题诗云:‘江村望极际春明,匝地人家唤欲譍。’” (2).即 唐 都 长安 春明门 。因以指代京都。 清 吴祖修 《书梅村诗后》诗:“梦回龙尾醒犹残,重入 春明 兴转阑。” 清 顾炎武 《与苏易公》:“即至 春明 ,料必上陈情之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 春明 身已轻。”参见“ 春明门 ”。 (3).指仕宦。 清 钱谦益 《寄长安诸公书》:“春明之梦已残,京华之书久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何必于役道途,再作春明之梦。” 社人村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鱼菜斋僧》:“生与社人祭神庙中,神降於稠人中。” 弟兄(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秋风秋天的风 远思(1).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远的思虑。 明 高启 《晚晴远眺》诗:“ 楚 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 周道(1).大路。《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朱熹 集传:“周道,大路也。” 唐 柳宗元 《故试大理评事裴君墓志》:“栈车草草,我来周道。” 周泳 《杂诗》:“茂草掩周道,凄风吹我襟。” (2). 周 代治国之道。《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 周 道。”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故自 幽厉 之间, 周 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 唐 韩愈 《原道》:“ 周 道衰, 孔子 没。” 章炳麟 《与简竹斋书》:“曩令 周公 不制礼乐,无 周 道传子之义,则始终偁王尔。” (3).普遍的道理。《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 (4).遍于道路。《史记·孔子世家》:“﹝ 齐 ﹞陈女乐文马於 鲁 城南 高门 外, 季桓子 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 鲁 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 司马贞 索隐:“谓请 鲁 君为周偏道路游行。”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卢国华》词:“ 汉 节东南,看駟马光华周道。” 严程期限紧迫的路程。 唐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飭装。”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天子忧 凉州 ,严程到须早。” 明 何景明 《闻望之买马促装以诗留之》:“拟办盘飡留暂住,况逢风雪阻严程。” 青霜(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说司霜之神为青女,故名。 宋 曾巩 《地动》诗:“据经若此非臆测,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称。《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头发。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愁覩青霜点鬢毛,蒯緱长夜气萧萧。” 杨朔 《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 井冈山 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先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 (4).指剑。剑光青凛若霜色,故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黄叶(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江路(1).江河航道或航程。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江 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騖。”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宋 苏辙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诗:“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騖。” 清 朱彝尊 《送林佳玑还莆田》诗:“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2).江边道路。 唐 杜甫 《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朔雪北方的雪。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 龙山 。” 唐 戴叔伦 《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宋史·宋琪传》:“寒云翳日,朔雪迷空。”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春云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五凤城指皇城。 唐 王维 《早朝》诗:“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正是(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石渠(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视草(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汉书·淮南王刘安传》:“每为报书及赐,常召 司马相如 等视草乃遣。”《旧唐书·职官志二》:“ 玄宗 即位, 张説 、 陆坚 、 张九龄 、 徐安贞 、 张洎 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明史·文苑传四·陈仁锡》:“ 魏忠贤 冒边功、矫旨锡上公爵,给世券。 仁锡 当视草,持不可。其党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视草者,何必我!’ 忠贤 闻之怒。”参阅 明 张萱 《疑耀》卷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一。 彩毫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西京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