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追凉至安隐寺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追凉至安隐寺前原文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飀。 定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 诗词问答问:追凉至安隐寺前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枕石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漱流亦作“潄流”。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 秦宓 ,膺 山甫 之德,履 雋生 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李山甫 《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 卓午正午。 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时当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卓午不受日,当夜不受月与星。” 陈毅 《枣园曲》:“先生雅量多风趣,常巾履萧然酣睡,直过卓午。” 有声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风变(1).指狂风或风灾。 唐 陆敬 《游隋故都》诗:“水鬭宫初毁,风变鼎将迁。”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门之西,旧有核桃、枣树数株,乃二百餘年所培植者,逆 贤 因 天启 二年夏风变,伐去,以便跑马耳。” 萧红 《生死场》三:“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 (2).指《诗·国风》中的“变风”部分。 隋 王通 《中说·事君》:“敢问列国之风变,伤而不怨,郡县之政变,怨而不伤,何谓也?”参见“ 变风 ”。 空心肚子空着,没有吃东西 这剂药空心吃 空心酒(没有吃东西先喝下去的酒) 悄怆忧伤;凄凉。 南朝 宋 颜延之 《行殣赋》:“行徘徊於永路,时悄愴於川侣。”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宋 陆游 《五月二十三夜记梦》诗:“非惟履嶮足踸踔,已觉处幽神悄愴。” 岸巾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中宗 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侧门。” 宋 杨万里 《和章汉直》:“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 明 宋濂 《南涧子包公碣》:“性嗜酒,虽百觴不乱。当酣适之际,岸巾独坐,高歌八韵律赋。”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词:“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徐步以缓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清宵清静的夜晚。 南朝 梁 萧统 《钟山讲解》诗:“清宵出 望园 ,詰晨届 鐘岭 。” 宋 柳永 《轮台子》词:“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鷄唤觉。”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 王统照 《号声·司令》:“然而这几十个壮年团丁仿佛受了什么暗示,在初热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触,无复平日的笑谈高兴了。” 常在(1).长久存在。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禄常在。”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 宋 刘子翚 《次韵陈成季郡会》:“惜花意欲春常在,对酒年来饮不多。” (2).道家脾神名。《云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传》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术,人累世见之。” (4). 清 代宫女的名号。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列宫》:“常在、答应,案《会典》有此二称,位在贵人之下。盖未有爵秩,仅供使令,犹 前汉 之家人子, 后汉 之宫人、采女是也。” 白鸥(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