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其二原文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诗词问答问:秋胡行 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曹操 问:秋胡行 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操的名句有哪些?答:曹操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译文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经过昆仑山,来到蓬莱仙山。 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活到一万岁。 用诗歌表达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 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 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长久。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 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 以施行仁义为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 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 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 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因此,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将永远不会返回。 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将有惠于谁呢? 轻浮放荡,逸乐苟安,又是怎样的行为呢? 用诗歌表达心意,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 注释 泰华山:华山,亦称太华山,为中国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 神人:神和人。 蓬莱:东海中的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飘飖(yáo):飘荡,飞扬,风吹貌。 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想得到。 何:多么,为何。 人道:为人之道,人的道路。居之:居天地之间。 世言:世人说道。伯阳: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字。 殊不知:犹言竟不知。 赤松: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王乔: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亦云:也说。 得之未闻:得知以前从未听说之事。 庶:但愿,或许。以:得以。寿考:寿命的考量,长寿,寿数,寿命。 明明:光明貌。 光昭:光照,照耀,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二仪:天地,日月,阴阳,父母。合圣化:合并圣化。 贵者:尊贵者。独人不:唯独人不是。 率土:“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 莫非王臣:没有不是王臣的。 四时:指一年四季的农时,四季。更:更加。再。 以:已经。成岁:成为一年。 大人:以人为大。先天:以天为先。 而天:如天。弗违:不要违逆。 不戚:不悲伤。年往:年岁过去,年龄老去。 忧世:忧愁人世。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生存和灭亡。有命:有天命。 虑之:忧虑这些。为蚩:为痴愚。蚩,白痴,无知。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欲何念:打算顾念什么。 所之:所去的地方。 壮盛:壮年盛年。智惠:智慧和恩惠。 殊不:竟不。殊,很,甚。 爱时:爱惜时光。进趣:追求乐趣,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为,进取,追求,求取。 将以:将此用以。惠谁:恩惠于谁。 泛泛:泛泛地,寻常地,简单地。放逸:放纵逸乐,豪放不羁。 亦同何为:又等同于什么。 诗文赏析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曹操时年六十一岁,一生功业,大体成就。这两首诗当作于经历散关以后,为曹操晚年的作品。 这首诗写的都是虚幻的内容,写游仙时的情境和心态。先写与神人远游。诗人有感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药,延长寿命。但人生短暂,有无神药,能否长寿,将信将疑。于是笔势陡转,由神仙世界直转世俗人间。写日月普照,“贵者独人”。在人间,应当尊君王,行仁义,守礼乐,不必追求长寿,需要忧虑的是乱世还没有得到治理。诗人虽然年老,但雄心不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但这种情思没有持续下去,因而最后笔势再次陡转,写想过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