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正觉
释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

妙了常存,幽灵不昏。
偏正旋枢臼,离微见道根。
微尘破1~1处大经出,冷口开时诸佛吞。
随缘历历,得用门门。
成褫家事,分付儿孙。

诗词问答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常存

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汉 班固 《 * 通·社稷》:“礼不常存。”《宋书·范晔传》:“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隋书·经籍志四》:“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

幽灵

幽魂;人死后的灵魂(迷信);泛指神鬼(迷信)

见道

洞彻真理;明白道理。《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有见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 庾肩吾 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是 日休 尝受 巢 伪官,何其失节若此!岂文人之心,能见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玉格 这话,却是他读书见道的地方。”

微尘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 恒 沙世界,微尘数刼也?”《北齐书·樊逊传》:“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於微尘,纳 须弥 於黍米。” 唐 张乔 《雨中宿僧院》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

(2).极细小的尘埃。 唐 崔珏 《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曰:‘ 周生 ,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大经

(1).常道,常规。《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高诱 注:“经,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君臣也,夫妇也;乱世人道所号为大经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为也。”

(2). 唐 宋 国子监教课及进士考试经书,皆按经文长短,分大、中、小 * 。 唐 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 宋 以《诗》、《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为大经。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如净土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天台宗称《涅槃经》为大经。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得用

(1).得到任用。《史记·儒林列传》:“ 瑕丘 江生 为 穀梁 《春秋》,自 公孙弘 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仲舒 。”

(2).犹可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不敢问利息轻重,这本钱几年得用!”

(3).犹得力。指做事能干。《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刘翁 刘嫗 见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顾他。”《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 何小姐 连日见这个丫头在婆婆跟前十分得用。”

门门

象声词。哭声。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门门的哭起来。”

家事

(1) 家庭内部的事务

(2) 〈方〉∶家中的状况

分付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