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原文我世本儒术,所谈圣人篇。圣篇辟乎道,信谓天地根。 众贤发蕴奥,授业称专门。 传笺与注解,璨璨今犹存。 始欲沿其学,陈迹不可言。 唯余兵家说,自昔罕所论。 因暇聊发箧,故读尚可温。 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贲。 终资仁义师,焉愧道德藩。 挥毫试析理,已厌前辈繁。 信有一日长,可压千载魂。 未涉勿言浅,寻流方见源。 庙谋盛夔禼,正议灭乌孙。 吾徒诚合进,尚念有新尊。 诗词问答问: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儒术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圣人(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众贤(1).众多的贤人。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传》:“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詵詵众贤,千载一遇。”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脱。” (2).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授业(1) 传授学业、技艺 授业弟子 (2) 给予产业 计口授业 专门(1) 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亦指某一门学问 专门家 (2) 专一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专门为儿童写的故事 (3) 专长 专门人才 传笺谓《诗经》的注解。《诗经》注有 汉 毛公 传与 郑玄 笺。 清 马瑞辰 有《毛诗传笺通释》。 注解(1) 对文句进行批注解释 (2) 注释的文句内容 璨璨明亮貌。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气默默以黯黯,光璨璨而烂烂。” 宋 梅尧臣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陈迹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陈迹 不可言对死的讳指。《汉书·元后传》:“ 阳朔 三年秋, 凤 病,天子数自临问,亲执其手,涕泣曰:‘将军病,如有不可言, 平阿侯谭 次将军矣。’” 颜师古 注:“不可言,谓死也,不欲斥言之。” 兵家(1) 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2) 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胜败兵家常事 兵家必争之地 自昔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尚可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 为文成文,成字 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岂必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武贲即虎贲。勇士之称。 唐 人避 太祖 李虎 讳改。《陈书·高祖纪上》:“以公嶷然廊庙,为世鎔范,折衝四表,临御八荒,是用锡公武賁之士三百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賁。” 义师反抗 * 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德藩语出 晋 左思 《魏都赋》:“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瞻望德藩,坐驰精爽。” 挥毫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析理剖析事理。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序:“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 明 吴承恩 《<申鉴>序》:“其辨疑而析理也精而确,信哉,其能名家也。” 前辈(1)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的前辈 (2)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流方指四方。《淮南子·要略》:“序四时,正流方。” 庙谋犹庙算。《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明明庙谋,赳赳雄断。” 李善 注:“庙谋,庙筭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每有朝廷重事,庙谋未决者,必资於 韦公 。” 正议(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乌孙(1).古代 西域 国名。地在今 伊犁 河谷。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 乌孙 之属骇胆,请为臣妾。 匈奴 失魄,奔走遁逃。” 晋 石崇 《琵琶引》序:“昔公主嫁 乌孙 ,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清 林则徐 《致郑夫人书》:“ 伊犂 在 北魏 为 乌孙国 。” (2).古亦泛指侵扰 汉族 王朝疆土的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 唐 耿湋 《送杨将军》诗:“一身良将后,万里讨 乌孙 。” (3).复姓。 金 有 乌孙讹论 。见《金史》本传。 吾徒(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