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栻
释义

原文

公来使湘州,气象日淳美。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未须走原显,但使心如水。
傥无耳目蔽,庭户即千里。
顷闻上封章,便欲返桑梓。
其如矍铄姿,难着湖山里。
春风一札下,趣往勤觐天咫。
新渌渺沧洲,扬舲一何驶。
士方处远外,忧国抱蕴底。
宁应立君前,辅车有或柅。
煌煌四门开,侧席问民疻。
百虑原毕陈,高风泚余子。

诗词问答

问:《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的作者是谁?答:张栻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栻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来使

派来的使者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淳美

纯美无缺

音色淳美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察察

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平平

不好不坏;很一般

程度平平

成绩平平

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庭户

(1).犹门户。喻指某种造诣、境界。 南朝 梁 陆倕 《将至浔阳郡教》:“ 光武 灵臺 之籍,较涉根基; 张华 聚土之书,略见庭户。”

(2).官署。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於庭户。数日之閒,而人自得於湖山千里之外。”

(3).泛指庭院。 唐 方干 《新秋独夜寄戴叔伦》诗:“遥夜独不卧,寂寥庭户中。” 宋 柳永 《二郎神·七夕》词:“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

(4).犹门庭;门户。 宋 辛弃疾 《沁园春·迭嶂西驰》词:“似 谢 家子弟,衣冠磊落; 相如 庭户,车骑雍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 霍桓 ﹞以神童入泮。而母过於爱惜,禁不令出庭户。”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封章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天咫

(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 韦昭 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 清 钱谦益 《建文年谱序》:“而 赵君 之为斯谱,本天咫,述民彝,备国故,搜遗忠。”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杜预 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 震钧 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 北京 之事。

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扬舲

犹扬帆。 南朝 梁 刘孝威 《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诗:“扬舲入 淮 泗 ,春云去闲闲。” 陈去病 《梨花里留别亚子》诗:“向晚扬舲去,縈情入杳冥。”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方处

地方;处所。《魏书·释老志》:“真实身,谓至极之体,妙絶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

远外

指边远地区。《宋书·谢晦传》:“到任以来,首尾三载,虽形在远外,心係本朝,事无大小,动皆咨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削其封爵,夺其恩数……至欲謫至远外,祸且不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艰,犹於咫尺不能有济,何况远外。”

疏远,不亲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长沙王 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忧国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立君

(1).确立君王。《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2).新即位的君主。《左传·昭公元年》:“ 郑 游吉 如 楚 ,葬 郟敖 ,且聘立君。” 王伯祥 注:“会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

辅车

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比喻事物互为依存的利害关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与丞相 陆逊 书曰:‘ 杨敬叔 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彫尽,守德业者不能復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垂光九野,腾响四避,辅车鼎足,槃石虎牙,世匹 周 室,基永 汉 家。”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呜呼!东方文明之国,犖犖大者,独吾与 印度 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不相互抱持而起,终无以屏蔽 亚洲 。”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四门

(1).指明堂四方的门。《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闢四门而开四聪。”

(2).学校名,即四门学。《旧唐书·归崇敬传》:“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详“ 四门学 ”。

(3).佛经有 释迦牟尼 ( 净饭王 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殷 鉴四门,幽求六岁。” 李善 注引《瑞应经》曰:“太子至十四,启王出游,始出城东门,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车,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门,天帝化作老人,迴车而还,愍念人生丁壮不久。太子出城西门,天帝化作死人,迴车而还,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门,天帝化作沙门,太子曰:‘善哉,唯是为快。’即迴车还,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负曝闲谈》第二回:“因他四门开得好,蒙本处提标营营官的少爷赏识了,替他补了一分粮,又给了他一道八品军功的奬札。”参见“ 四门斗里 ”。

侧席

(1).单独一席。《国语·吴语》:“去笄,侧席而坐,不扫。” 韦昭 注:“侧犹特也。”《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汉书·游侠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晋文公 )为之侧席而坐。”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宣和 六年春, 东都 地震……驛书闻朝廷, 徽祖 为侧席。”

(3).指谦恭以待贤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李贤 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前蜀 贯休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诗:“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清 王韬 《韬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求。”

(4).正席旁侧的席位。《汉书·元后传》:“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輦。”《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让 邢夫人 、 王夫人 并他母亲都上坐了,他与 凤姐儿 、 寳玉 侧席坐。”

百虑

各种思虑;许多想法。《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 唐 杜甫 《西阁夜》诗:“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明 刘基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诗:“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清 吴嘉纪 《秋日怀孙八豹人》诗之六:“衰年缠百虑,我辈岂长存。”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余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 、 赵朝 、 韩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 张仪 , 魏氏 餘子也。” 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4).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 餘子碌碌 ”。

(7).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诗文赏析


【原题】:
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李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