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西直门外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西直门外作原文龙见于时逮举雩,预斋清跸入皇都。 黍苗麦穗均油若,坤转乾旋有是乎。 手额陌阡信苏彼,问心忧惕未孤吾。 秋收夏长期犹远,戒满惟殷敬与俱。 诗词问答问:西直门外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 参考注释龙见(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于时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清跸(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 皇都(1).京城;国都。 汉 班固 《东都赋》:“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之三》:“祺祥钟赤县,灵瑞炳皇都。” 唐 韩愈 《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絶胜花柳满皇都。”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北京 是皇都,谁敢去打?” (2). 辽 都名。 辽 神册 三年建, 会同 元年改称 上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巴林左旗 南 波罗城 。 黍苗黍的幼苗。《诗·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坟。” 唐 虚中 《寄华山司空图》诗之二:“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閒庭。” 麦穗麦子的穗 手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明 高攀龙 《陈志行八十序》:“世有斯人而久长于世,人必相与欣欣手额曰:‘幸甚哉,斯人之有斯年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成 亦手额曰:‘帝祐君, 合浦 珠自当还。’” 陌阡阡陌。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三:“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 问心反省、检查自己的良心 我已尽全力,即使失败,我也问心无愧 忧惕忧虑戒惧。《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旧唐书·承 * 帝倓传》:“ 贤 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潘炎 ﹞子 孟阳 ,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 秋收秋季收获农作物。也指秋天所收获的农作物 秋收大忙季节 今年的秋收比去年强 长期很久;长时间 这场辩论可以长期继续下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