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张籍 |
释义 |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原文由来勋业属英雄,兄弟连营列位同。先入贼城擒首恶,尽封筦库让元公。 旌幢独继家声外,竹帛新添国史中。 天子新收秦陇地,故教移镇古扶风。 诗词问答问: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的作者是谁?答:张籍 全唐诗:卷385-74 参考注释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勋业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英雄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兄弟(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连营(1).扎营相连。《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帝闻 备 兵东下,与 权 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餘里。”《北史·宇文护传》:“ 护 连营渐进,屯军 弘农 。” (2).指连绵不绝的营寨。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 函谷 絶飞鸟, 武关 护连营。” 清 王省山 《秣陵纪事》诗:“沿江数十里,连营高垒起。”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 列位在场的各位;诸位 承蒙列位光临 首恶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 首恶必办 家声家庭的名声 竹帛(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国史(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秦陇(1). 秦岭 和 陇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秋至怀归》诗:“ 楚 关带 秦 陇 , 荆 云冠 吴 烟。”《旧唐书·音乐志二》:“鸚鵡, 秦 陇 尤多,亦不足重。” 清 方苞 《释兰谷传》:“遵 秦 陇 ,入栈道。” (2).指今 陕西 、 甘肃 之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姚福进 者, 兕麟 之祖也, 德顺军 人,以挽强名於 秦 陇 间。” 陈毅 《寄友》诗:“ 秦 陇 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 移镇犹移藩。 唐 张籍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诗:“天子新收 秦 陇 地,故教移镇古 扶风 。” 扶风(1).疾风。《淮南子·览冥训》:“降扶风,杂冻雨。” 高诱 注:“扶风,疾风也。” (2).古郡名。旧为三辅之地,多豪迈之士。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扶风 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后以代称慷慨豪迈之士。 清 孙枝蔚 《吕生招饮城南酒家》诗:“愿得美酒如兰陵,愿得主人胜 扶风 。” (3).指悲壮激昂之作。 南朝 陈 沉炯 《望郢州城》诗:“空忆《扶风》咏,谁见 峴山 传。”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